——2017年1月10日在海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钮 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新转型的示范区、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全面小康的示范区”工作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余各项指标基本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5.7:51.5:42.8优化为5:51:4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3亿元,增幅10.2%;全年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2亿美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再攀新高,名列“第十六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8位,比上年前移了4位,位居全省第8位。
(一)三大需求协同发力,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3.2亿元,增长8.5%,其中完成服务业投资243.2亿元,增长10%,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9.7%。完成新兴产业投资71.5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35.4亿元,同比增幅19.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60%,有力推进了产业的提档升级。全年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78个,金由新材料、振康机器人、东方教育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4%,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处于调控目标范围。中南新世界广场、新文峰大世界等现代商业项目成功运营,不断引领消费升级。旅游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接待游客3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6.9%。
外贸出口强势突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68.6%,其中出口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7%,总量、增幅均列南通第一。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创新转型成效明显
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8900亩,占比达38.8%;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048亩,占比达33.8%,粮食生产继续丰收,全年总产19.5万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认定海门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增家庭农场134家,新增经营面积2.3万亩。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6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2.9%。名列工信部“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17位、全省第7位。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3家,超10亿元企业6家。两新产业继续提升。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分别实现产值720亿元和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1.5%。金坤机械、海隆重机获省级重大装备认定。
服务产业高端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41亿元,同比增长10.8%,占GDP比重达44%,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575亿元。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通海港区集装箱物流码头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阿里巴巴实力产业园正式开园。复旦科技园、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相继建设、招商、运营。服务业集聚度继续提升。6家省、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税收2.6亿元,同比增长11%和30%。
建筑产业态势良好。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0亿元,新增2个鲁班奖,建筑业综合实力全省领先。建筑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今年获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个、示范项目1个。中南建筑产业集团、南通三建、龙信集团三家公司跻身江苏百强民企。
科技创新实力增强。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家,2家企业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玲珑湾创客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1%。招贤纳才集聚动力。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改革加快突破。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82个审批事项进驻审批局集中办理,22个事项办理权限下放区镇,“一枚印章管到底”初现成效。积极推行江苏省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建立了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框架。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目前已经通过省住建厅审核及住建部的调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农村“双置换”工作获全省农村改革政策创新奖。
对接上海初见成效。加快推进“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在规划层面强化“上海特色”,主动适应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承接上海产业、科技等方面的溢出效应。沪海产业合作取得新成效,共引进上海及通过上海引进的项目超30个,总投资超150亿元。充分利用上海的金融资本市场,成功引进上海利彤、中兴康宁等联合成立的合作基金,金天投资等海门多家企业在上海挂牌上市。共建合作平台快速推进,海宝工业园、复旦复华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共建园区正加快建设。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有序推进。建成了集报关报检、现场查验、国际物流、通关出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新平台——叠石桥港。今年试点通关1.99万票,出口26.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5.3%,全国首列中亚国际班列成功开通,已发出5列,出口货物2000多万美元。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数2290家,个体工商户9420家。金融生态环境继续名列全省县市第一,直接融资144亿元,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家。
(四)城乡统筹不断提升,宜居城市加快打造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制定了《海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全年城市建设投入资金43亿元,人民医院新院、青少年足球学校等35个公建项目,海启高速海门段、叠港公路S336至海太汽渡段等19个重大交通项目抓紧实施,河道整治、园林绿化、景观亮化等市政工程有序推动,城市景观不断美化。市区汽车站、东洲公园等8个公共场所实行免费wifi(无线网)服务。
城乡一体有序推进。全面推进中心镇的污水管网、镇村路网、街区改造、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合并5条城市公交线路,开通6个区镇10条镇村公交线路,完成119只公交候车亭建设改造工程。中心镇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住等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施行“四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生态得到整体提升。
生态环境不断美化。循环经济稳步发展。完成24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完成1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市万元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下降完成下达任务。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开展水环境、化工园区、印染企业等专项环境整治活动10个,关闭企业22家,通知停产整治企业63家。PM2.5平均浓度下降11.5%,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70%以上。林木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4%和32.5%,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人民福祉持续增强
就业收入情况良好。积极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0018人,新增创业2160人,带动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3%,建成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万元和2.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8.5%。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养老、医疗等主要险种覆盖率均超过98%。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参保率达100%,生活保障费从407元/月提高到555.5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105元/月提高到115元/月。养老救助更为健全,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1065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动迁安置推进有序,保障房建设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再度提升,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达31%和81.4%,分别比去年增加2.4%和3.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全市基本公共卫生人均服务经费提高至65元。在四家地区二级医院试点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新模式,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有序推进,海永等2家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江海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重点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正在加紧推进。
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的压力加大。受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放缓,营改增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与全年目标有一定差距。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民生保障工作繁重。一些公共领域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为此,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只有切实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才能为争当南通和苏中发展的“领头雁”打好基础。展望2017年,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等多重国家级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叠加机遇;上海五个中心、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发展定位,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合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提出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9%左右;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2.5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300亿元;
4.建筑业总产值 1700亿元;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2%左右;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0%左右;
7.外贸进出口总额 38亿美元;
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3亿美元;
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 2.6%左右;
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11.城镇登记失业率 2%以内;
12.万元GDP能耗下降 完成省下达任务;
13.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省下达任务;
14.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 完成省下达任务。
上述目标中,污染物减排等三项目标是约束性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十一项目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现对主要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买足球的软件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我市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目标的基础。提出全市增长9%的预期目标,既能够合理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预期,坚定各部门的发展信心,又利于为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衔接国家和省市目标。经初步了解,2017年国家增长目标安排在6.5%左右,省里目标安排在7%-7.5%,南通市目标安排在8.5%左右。安排9%的预期目标,既是落实南通市委、市政府对海门的发展要求,又是体现海门自加压力、为南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三是创新转型的需求。引导全市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更加明确地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发展上来,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效,全力打造海门经济的升级版。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亿元。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然偏紧,受减税降费及降低企业成本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明年财政增收压力依然很大。二是民生刚性支出增长较快,保持财政收入一定的规模是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依然在投资,扩大有效投入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以增量投入优化结构又是推进产业调整、经济转型的关键措施。但投资要在高平台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逐渐加大。一方面资源要素的制约难以承载投资高增长,另一方面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效率的提高。
围绕这一预期目标,我们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综合运用驻点招商、产业招商、专题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企引商等办法,招引一批大投入、大体量的重特大项目,高科技、高产出的高新技术项目。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组织开展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投资对接活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基金、中央预算等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通过进一步落实市领导“双挂钩双推进”制度、推进项目服务的“四时”要求和“三零”标准、强化“月通报、季考评”的项目督查考核等机制,抓好项目落地要素的综合保障,加大云创金属、当升科技、晨牌药业新药研发和固体制剂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人民医院新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随着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百姓收入的稳步增长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但耐用消费品市场不景气、传统商贸业态持续收缩、新的消费增长点尚未形成规模,影响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客观上依然存在,消费增长难有大幅提升。
围绕这一预期目标,一是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积极发掘消费新需求,着力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消费,鼓励发展多样化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同时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加大旅游推广力度,努力打造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特色产品,重点推进海永旅游度假区、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和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项目,推动6大农业主题公园和一批生态农庄建设。二是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设放心消费环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
5.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对外贸的刺激推动作用趋于平缓,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二是外贸结构调整初显成效。高端机电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将成为外贸进出口的新主力军。
为实现该预期目标,我们要加速推进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持续放大试点对外辐射效应,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增加和拓展“中亚班列”,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搭建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叠石桥国际内陆港和“中阿双向贸易产品集散中心”等功能区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平台。不断优化外贸环境,全力提升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金融支持、贸易摩擦应对等多领域的政府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二)买足球的软件转型升级预期目标
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新增长点投产增效。今年初步安排97个应税销售超2000万元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将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二是“小微企业进规模”有效推进。今年预计新增规模企业100家,规模工业的基础更加雄厚。
为确保上述目标实现,必须加大海门的大产业、大企业、大企业家的培育力度。一是加快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继续实施“中国制造2025海门行动纲要”,以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当升科技、燕达重工、振康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巩固壮大电子信息、现代家纺、轻工建材三大优势产业。切实推进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生物医药科创园、东方教育装备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二是做好增量培育,实施执行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两大行动计划。跟踪服务一批结构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实施好企业健康体检、领导挂钩联系企业、“三名”“三创”人物以及奖牌企业的评比等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企业家发展积极性。
7.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左右。海门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增长动力要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设定2.6%的目标,既是 “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的目标。
为此,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发展中小科技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群体,力争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净增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8.5%。继续推进玲珑湾创客中心、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健全产学研联合的人才柔性流动和优势互补机制。
8.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作为三大约束性指标,每年目标任务均由省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为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此,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多措并举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大力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全年实施清洁生产项目10个,严格做好项目环评、能评等审批及验收管理。实施重点节能项目15个,整治关停一批污染企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强高能耗行业管控,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3%。二是统筹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再生橡胶、氧化锌、金属铸造等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水十条”要求,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业点源深度治理等工作。三是加强生态海门建设。多方面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积极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
(三)买足球的软件民生改善预期目标
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从目前看,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居民收入大幅增长难度较大。安排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大限度体现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
为此我们要继续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增进民生幸福的核心任务,细化落实城乡低收入家庭增收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增强农民提高收入的能力。
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继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力争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新增创业2000人,带动就业1万人。
各位代表,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重大而艰巨。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增强发展信心,深化改革创新,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同心协力,开拓奋进,为“争做改革创新排头兵、争当科学发展领头雁”,加快建成“强富美高”新海门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