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足球的软件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从进步青年到抗日先锋
——追忆海门英烈陈国权的壮烈人生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9 字体:[ ]

抗日战争中,海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有为青年,他们如黑暗中的火把,用热血点燃民族觉醒的烈焰,陈国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昨日,在区烈士陵园文史研究室主任张国华介绍下,记者了解了这位革命烈士壮烈而英勇的一生。

少年立志

投身革命洪流

陈国权,初名冠球,化名陈明、莫明,笔名C,1916年出生在海门新南区民友乡崇海镇(现海门临江新区刘洪村)一户贫农家庭。在家乡读完小学后,15岁时前往上海,由堂叔陈兆安介绍到鸿文书局当练习生。学徒期间,他进入进步组织举办的夜校学习,因书局老板担心受牵连,后被辞退。

1935年,陈国权考入生活书店,该书店是当时进步青年向往的单位,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在此编辑出版。他在进货科工作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智勇双全

抗日烽火显英豪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愈之、王任叔等在上海创办“复社”,出版《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进步书刊。陈国权被调至“复社”负责发行工作。1938年春,上海地下党组织开办社会科学讲习所,他担任学委会负责人之一,并成为“复社”内党的实际负责人。

1939年春,陈国权得知日伪特务计划逮捕讲师郑振铎,他连夜报信,使郑振铎安全转移,自己却被捕。在狱中,他遭受酷刑,始终未泄露党的秘密,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同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陈国权到崇明开展建党及抗日武装斗争。他与韩念龙、茅珵组成中共崇明工作委员会,任书记,并成立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统一领导当地抗日武装。

心系群众

减租减息筑根基

1940年8月,因崇明四面环水,不利于长期坚持,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将崇明工委及抗日武装北撤至海启地区。9月,陈国权率部转移至通海地区,以“通崇海启人民抗日总队”名义开展游击活动。11月,部队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五团会师,成立中共崇启海县委,陈国权任书记。

1940年12月,陈国权调任如皋(东)县委书记,领导“二五”减租斗争,成功组织群众与资方谈判,取得胜利,并建立如皋东乡最早的民主政权——华丰乡民主政府。

1941年9月,陈国权任海启县委书记兼警卫团政委,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开展减租运动,巩固抗日根据地。

血洒疆场

英雄永垂不朽

1942年1月1日,新四军一师三旅八团围攻三阳镇,激战两昼夜,击溃敌军。1月4日上午,陈国权在大生二厂布置群众大会,准备宣传战果。中午,北新镇伪军胡鹏部队兵分三路向二厂包围过来,他临危不乱,指挥干部转移,自己与王正平、阮庭庚侦察敌情,不幸被认出,三人壮烈牺牲。

陈国权的一生短暂而光辉,从进步青年到抗日先锋,他用生命诠释了信仰与忠诚。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海门人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