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海门区重点骨干企业,南通海门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公司通过强化全员安全教育、构建智能化管控平台、推进技术革新等举措,逐步实现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为行业树立了“零事故”安全文化的新标杆。
今年6月,海门海螺试点运行“安全管控一体化平台”,8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整合人员定位、危险作业审批、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安全任务、应急演练、安全生产预警、安全履职、法规制度管理等功能,实现安全管理的全程数字化。“一线员工可随时用手机登录系统,上传现场隐患点图文信息,系统自动分级分类并推送至责任部门、责任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管过程的真实性,减少隐患发生概率。”海螺水泥安全环保处负责人丁大勇说。
公司同时配套发布了《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每月评审,对积极查报隐患的个人进行奖励,真正起到“全员参与、分级管控、闭环治理”的安全常态化机制。
用技术革新赋能本质安全。在水泥袋装环节,公司引入智能装车机器人系统,通过高精度3D视觉扫描自动识别车厢位置与形态,机械臂精准完成袋装装车。装车期间采用智能联锁控制,系统设定“车辆未停稳不启动”“人员闯入自动急停”等多重防护,使人员完全远离设备作业风险区域,彻底规避人车交叉、人员高处坠落、粉尘暴露与人员重体力劳损等风险。“机器人应用和智能辅助系统为我们打造了坚实的技防屏障,投用后未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同时装车效率也提升了15%。”丁大勇说。
一直以来,海门海螺坚持“安全是所有经营和作业的核心”理念,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筑牢员工思想与技能双重防线。公司总经理带头开展“上讲台讲安全”活动,推动各级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安全宣教;班组通过每日班前会分析作业风险,将安全部署与生产任务同步落实。此外,公司依托VR技术打造安全体验馆,模拟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事故场景,让员工“沉浸式”感受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并通过灭火演练、心肺复苏培训,提升员工应急能力。为检验学习成效,公司每月还通过“海螺大学”App组织全员安全知识测试,实行“不合格即脱产培训”的硬性考核,确保每位员工达标上岗。
据悉,海门海螺凭借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与智能化实践,不仅连续多年获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更以400万吨年产能为区域经济作出了贡献,彰显了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之后,海门海螺将持续以“零伤害”为年度安全目标,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和文化浸润。公司总经理汪杰表示:“我们将‘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理念深植生产经营全流程,通过‘文化+标准+科技’的组合拳,推动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