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海门工业园区管委会,灵甸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滨海工业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行、社,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海门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七日
海门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一、导语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率先全面腾飞、持续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海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制定《海门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指导和推进本市“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我市安全生产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十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全市各行各业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安全生产目标。
1、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十五”期末,市安监局共落实行政事业编制28人,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46个,全市乡镇安全监管力量迅速加强,均配备了专职安全助理和专职安全员,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共管,左右联动”的安全生产组织网络。
2、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完善。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督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市安监部门会同市相关职能机构,对立案查处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四不放过”为基本原则,以依法督察为根本手段,严肃追究了一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4、源头管理逐步强化。“十五”期间,全市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力度,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特种设备等行业实行了市场准入许可证制度。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故多发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
5、全民安全素质有效提升。“十五”期间,全市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全民的安全意识,推动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十五”期间,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市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装备相对落后,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三是职业危害严重,部分危险性行业和劳动密集场所职业卫生水平较低。四是全社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亟待加强。五是安全监管力量仍然相对不足,特别是乡镇安全监管力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十一五”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随着“三化一新”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大交通的全面贯通,全市经济发展迎来了一轮高速增长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十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将向更高领域、更高层次拓展,由地方“小安全”向区域性“大安全”转变,由“量小质弱”向“保质保量”转变,由“治标不治本”向“标本兼治”转变。因此,我们要以新的思维、新的角度,全面谋划海门安全生产工作新的蓝图,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完善的措施,努力开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兴安”,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管,立足防范、关口前移,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法制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群众参与监督,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类事故的死亡人数按3%比例逐年下降,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海洋渔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性行业和劳动密集场所职业卫生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浓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得到加强;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特别是乡镇安全监管力量能适应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2、分类目标
(1)重特大事故控制目标:杜绝重特大事故。
(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控制目标:2010年比2005年下降45%。
(3)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万人死亡率控制目标:2010年比2005年下降14%。
(4)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控制目标:2010年比2005年下降12%。
(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控制目标:到2010年,下降到2.37以下。
(6)火灾事故万人死亡人数控制在0.025以内。
(7)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0.8以下。
(8)海洋捕捞、海洋养殖业生产万吨死亡人数控制在0.7以下。
(9)水上交通安全控制目标:2010年死亡和失踪人数比2005年下降10%。
(10)农业机械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目标:农田农机作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3人以下。
(11)危险化学品、建筑业等行业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
(12)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全民安全知识普及率达80%;职工安全文化教育率达100%;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13)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体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4)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全市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有效监控率100%;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15)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目标:加大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和提高企业职业危害现场监控的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重大项目普遍实施职业卫生预评价。
四、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十一五”期间,全市逐步建立健全市乡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到2007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均建立安监所,市乡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全部到位,做到规范运作;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全市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数量不低于从业人员的万分之二,逐步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健全市、乡、企业等多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海洋渔业(含滩涂养殖业)、建筑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加快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综合性救援队伍,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构建以聚集人才、重点攻关、转化实用为准则的安全生产科研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我市周边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安全科研资源,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地方科技攻关计划。以抓好安全科技示范、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等战略性起步工程为契机,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力争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培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为基础,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等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突出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推行教考分离,建立安全生产培训理论考试题库,逐步提高培训、考核、发证质量。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建设,建立由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尽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上规模的安全培训格局,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
实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检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南通市的统一部署,建立全市重大危险源地理分布电子地图,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建立市、乡和企业等多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市、乡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快速传递网络,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2010年底前,整体上实现网上审批、网上行文、网上咨询等功能的“无纸化办公”,提高办事效率。逐步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库、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库及重大危险源信息库等几大数据库建设。全面提升海门市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的功能,努力确保库内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形成信息准确、渠道畅通、反应快捷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强化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严把企业安全生产准入关。依法整顿或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严格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等制度。在高危行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中小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八)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综合治理。
1、危险化学品: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废弃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相关许可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一书一签等制度。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运输环节的安全监控系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开展风险评估和安全规划,提高区域安全管理水平。城区范围内的化工企业通过整体搬迁,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度,以消除市区的重大危险源。
2、烟花爆竹:继续控制我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为零,从源头上控制烟花爆竹事故,坚持打击“私产、私销、私储、私运”的非法行为,严防死灰复燃。落实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制度,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市场经营秩序。
3、道路交通:建立市、乡两级道路交通安全组织协调机构。强化机动车安全检验制度、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完善驾驶员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4、建筑:建立完善的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建立全市建设系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系统,完善事故处理机制。突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施工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五大伤害多发事故的预防工作,督促和检查重点施工工地和重点企业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5、特种设备: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坚决取缔“土特种设备”。加强对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的管理,严把检验质量关。
6、人员密集场所:以“生命畅通工程”为主线,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专项治理。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四进”和“119”专项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防火、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
7、水上交通: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推广安全系数高的新船型,逐步限制挂桨机船,淘汰水泥船。切实加强渡口、渡船的规范管理,严防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8、铁路运输:加快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规划和建设,根据南通市统一部署,建立安全监测、信息传输、预测预警和抢险救援于一体的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
9、农业机械: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管理,提高年检率。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牌证核发的规范化管理,严把安全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抓好农忙季节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构建“农机安全村”活动。
10、渔业船舶:加强渔业船舶及其船用产品、渔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实施渔业船舶强制报废制度。重点抓好内河职业船员、海洋渔业船员安全培训、考试发证和管理工作,提高渔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生产渔船自救和互救机制。
(九)强化职业危害监督检查。
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监督检查机制,重点加强对建材、轻工和化工等职业危害较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粉尘、毒物等监测工作的监察。督促企业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整改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
(十)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完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完善城市各级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有关部门应编制和实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及时对城市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逐步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城市交通、消防、水、电、气等“生命线”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督检查。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1、强化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各乡镇政府要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把安全生产摆在与人口、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的安全生产实绩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将安全生产规划分段实施的内容纳入政府任期的目标责任范围。市政府定期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保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各乡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按规划要求建设或增添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和器材。
3、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划的工作机制。全市安全生产布局在城乡发展的各项规划设计中必须得以落实,并按照安全生产的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市区、镇区大型设施的选址必须符合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公安消防、道路交通、港口码头、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燃气、城管等部门,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到位。
4、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安全、检测、检验、培训、咨询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水平,促进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到2010年,全市基本形成以市场运作、优质高效、诚信规范为机制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体系。
(二)法制建设保障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各类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构,并按要求配置人员和各种执法器材。加大安全执法力度,按照安全生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从严查处事故责任人。
3、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的监督作用,定期检查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保障安全生产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经济政策保障措施。
1、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买足球的软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指示精神,全面组织实施国务院、省、市已明确的各项经济政策。
2、进一步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属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资,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3、市、乡两级政府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划出部分资金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以保证安全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需要。加大对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侦办和安全监管监察等工作的投入。公益性和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纳入政府预算,乡镇、村的安全生产投入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积极推进“科技兴安”工程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通过制订扶持政策,逐步使安全技术改造投入贷款贴息补助享受研发项目待遇。
4、完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按照行业危险性的差别,实行浮动费率,严格工伤发生率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考核。设立工伤事故预防基金,用于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逐步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
(四)宣传教育保障体系。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以及安全社区建设等活动。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和广度,倡导社会化、全员化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氛围,形成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就业,从家庭到社会的全过程、一体化的终身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群众的方针,促进安全文化的繁荣。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发挥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六、规划拟实施的重大项目(工程)
“十一五”期间,市有关部门应加快建设或完善基础设施项目,以适应全市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具体详见附表。
海门市安全生产“十一五”拟建项目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 设 内 容 |
建设 年限 |
规划 总投资 |
项 目 安 排 理 由 |
项目进展 |
1 |
海门市重大 危险源综合 监管平台建设 |
公益性 |
对全市危险源(重点:危险化学品)进行普查和分类;研究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预警机制;建立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安全监控机制,编制监控规程;建立全市重大危险源监控数据库、监控中心,实现与南通市重大危险源网络对接联网。 |
5年 |
200 |
全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有利于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监管,促使企业严格管理,规范运作,使重大危险源真正处于可控状况,同时也有利于与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衔接。 |
2010年完成 |
2 |
海门市安全 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
公益性 |
在对现有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设施进行整合利用的基础上,建成较为系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
5年 |
500 |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属于南通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本市宜有相应安排,以便与南通市规划衔接。 |
2010年完成 |
3 |
海门市安全生产信息网建设 |
公益性 |
1、建立与南通市安全生产信息网相对接的信息网络。 2、建立全市安全生产数据库。 |
5年 |
200 |
安全生产信息网建设项目已列入南通市“十一五”规划,我市应建相应的设施。 |
2010年完成 |
4 |
海洋渔政 执法设施 |
公益性 |
添置海洋渔政执法船一艘 |
4年 |
120 |
加强渔政执法,初步建立起 海上应急救援队伍 |
2009年底前完成 |
5 |
海太汽渡航运安全监控系统 |
公益性 |
建成一套对航运过程实施实时 监控和指挥的安全管理系统 |
5年 |
200 |
加强对海太汽渡的监控, 提高汽渡航运安全可靠性 |
2010年完成 |
6 |
消防指挥中心及特勤消防中队 |
公益性 |
消防指挥中心大楼1幢,特勤消防站1座 |
5年 |
1200 |
提高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能力 |
2010年完成 |
7 |
北海路消防站 |
公益性 |
一级消防站1座 |
5年 |
600 |
提高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能力 |
2010年完成 |
8 |
53米云梯消防车 |
公益性 |
购置53米云梯消防车一台 |
5年 |
680 |
提高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能力 |
2010年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