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足球的软件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通道 > 特殊人群
海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听障儿童康复教师——用爱,叩响“无声世界”
来源:海门区残联 发布时间:2024-09-05 字体:[ ]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面对的学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需要买足球的软件的耐心和爱带领他们去“听”见世界,说出爱。他们就是听障康复老师。

用专业训练帮助听障儿童高效康复

9月3日,海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听力言语康复班开启了新学期的康复训练和学习生活。今年共有22名听障儿童走进康复中心,将在这里学发音、学说话、学表达。康复中心教师秦霞已经从事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近20年了。她告诉记者,目前接触到的听障儿童主要是遗传因素、基因变异、耳朵内部器官欠缺等原因导致的,年龄集中在3岁左右。

对听障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观念意识的改变和专业的康复训练。不少听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3岁前的听力检测不够重视,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康复训练期。秦霞介绍,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一定要尽早给孩子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充分利用孩子的残余听力,对孩子进行听力和语言训练,这样开口说话的概率会非常高。“孩子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后,要第一时间到专业的康复机构接受训练。我们从最开始的‘听’方面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去说话,学习表达和沟通,效果会很明显。”秦霞说。

用爱心和耐心为孩子找回安全感

康复中心设置了集体课和个训课两大板块。针对性的康复练习,让孩子们学会说话;融合性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交往、认知和沟通。集体课涉及艺术、科学、语言等多个方面,个训课主要集中在听觉、言语、语言、认知和沟通等内容。康复教师为每个听障儿童进行呼吸训练,唇部、下颌等口部运动的专业训练。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个训室的桌子上放着厚厚的记录本,老师详细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训练情况。在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中,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发音,就要教上百遍,“语言康复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孩子开口。即使有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的助力,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辨识度仍然很差,而且孩子们对突然能听到声音也会有一种恐惧。这就需要我们用加倍的耐心去引导和鼓励他们。”康复中心教师费佳欣说。费佳欣是康复中心的“新鲜血液”,加入这个群体才一年。她说:“一开始面对这群孩子我很紧张,但渐渐地和他们成了好朋友。看着他们从一开始的防备到现在会牵着我的手跟我打招呼,和我分享自己的情绪,觉得特别幸福。”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既需要给予他们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帮助,同时也要关注好他们的情绪变化、身心健康等方面。秦霞介绍:“这群孩子都是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父母来到中心接受训练的,可能会缺乏安全感。我们中心的老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宝宝一样呵护和照顾,在他们感到害怕或者伤心的时候,抱一抱、亲一亲或者一起玩玩具、讲故事,拉近一下心灵的距离,从而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找回安全感。”

用“开口说话”为全家带来希望

近年来,有不少听障儿童在接受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后,成功开口说话。从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到能独立表达出完整的一段话,孩子和老师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训练得以康复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家庭。家长张先生回忆起女儿第一次开口喊爸爸的场景,还是很激动:“来了一个多月,有天下课我去接她,她突然就喊了声‘爸爸’,当时真的是热泪盈眶。”

康复中心负责人王慧介绍,听力言语康复是中心的特色工作,中心也在2014年8月被省残联确定为南通市首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机构。“迄今为止,我们中心共收入听障儿童98名,其中有81名儿童毕业后进入普校就读,康复校准的效果非常显著,我们的康复服务惠及南通各县市区甚至省外的一些听障儿童。”

在康复训练中,家长在家里积极营造语言氛围,多与孩子交流也很重要。秦霞介绍,康复中心的老师每天都会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告知家长,指导他们回家后进行巩固和延伸。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老师指导下,家长在家里就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练习发音,从字母到词汇再到句子,孩子慢慢就话多了,也乐意去讲了,整个人也变得开朗了,让全家人都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