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6日在海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汤仲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面对多种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新胜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政通人和谋发展的工作局面,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经济持续高位运行,综合实力继续领先苏中县市
2004年,全市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5.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居苏中县(市)第一。在2004年评比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我市由第81位上升到第75位,并继续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进入全省十强县市行列。
调优经济发展格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主流地位进一步凸现。一年来,我们把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加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利用外资持续实现“撑杆跳”。面对招商引资的白热化竞争,我们坚持自加压力,调高目标,多措并举,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谋招商引资、同聚发展能量的良好态势。开发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引进了一批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全年新批注册外资2.95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5亿美元 ,分别占全市总量的 52.6%和50%。各乡镇、各部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批注册外资和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在全市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上升为47.4%和50%。成功举办第九届金花节。在深圳和上海等地组织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开展100多次外出招商活动。强化考核,实行“一月一推进”“一季一讲评”,招商引资的组织化程度有了新提高。全市新批三资企业224家,新批增资项目80个,总投资6.8亿美元。实现新批注册外资5.61亿美元,增长 60.3%;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1亿美元,增长90.9%。首次进入省利用外资十强县(市)行列。外贸、外经高位攀升。大力推进外贸多元化发展,自营外贸出口额达2.7亿美元,增长52.5%。外经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全市新签外经合同5500万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9000万美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瞄准争创南通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目标,深入开展季度竞赛活动,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促进了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新增注册资本均创历史新高。民营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份额增加21个百分点。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发展支柱经济、板块经济和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为重点,增加有效投入为关键,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全市工业继续保持健康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工业产值630亿元,每月增幅均超过40%,工业销售、利税、利润分别达594.7亿元、40亿元、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52.1%和84.5%。新材料、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化工、轻纺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和销售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中的占比均达85%以上。西部家纺、中部木业、中北部不锈钢、北部电动工具、东部缝纫机针、南部医药化工等六大特色产业板块的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挂钩制、办公日制、每周一报制、月度分析制等多项制度,引导、扶持企业加大投入,全市工业投入总量、单体投入规模、骨干企业技改投入不断放大。全年形成工业项目998个,完成投资59.63亿元,增长39.33%,其中超千万元项目229个。平均单体规模比上年提高500万元。引进和培育了海螺水泥、金雪化纤、雄风氧化钴等一批超亿元大项目。全市69家重点骨干企业实施工业技改投入25.5亿元。完成产值143亿元、销售13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62%和62.5%。全市销售超亿元企业60家,比上年增加27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36家,比上年增加17家。累计23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培育名牌产品15个,其中省级名牌9个。纺织产业影响力增大,获得“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喜人。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20.64亿元,增长6.1%。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实行“一月一汇总、双月一交流、一季一会评”的工作制度。全市共实施农业项目357个,完成新增投入7亿元。“肉菜粮放心工程”顺利推进,全市城区所有农贸市场及除海永乡外的镇政府所在地农贸市场均实行了市场准入。切实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进点屠宰率和生猪检测率均达100%。新认定通过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4个,面积30.6万亩,被省列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7个,农民经纪人发展到3.05万人。常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高标准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包场镇万亩滩涂养殖场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场。畜牧业取得新发展。禽流感防治成效显著,全市未发生一例禽流感疫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国家部委的检查验收。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通过强化项目投入,加快市场建设,拓宽发展渠道等途径,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市实现三产增加值72.26亿元,增长13.3%,总量列南通六县(市)第一。市内服务业蓬勃发展。总投资6亿元的海门商业步行街建设进展顺利,其一期工程即将开业;总投资 2.5亿元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二期工程正在兴建,其配套工程投资4000万元的物流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北上海国际装饰城一期工程建成营业。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61亿元,增长16.6%。各类市场成交额163亿元,增长56%,形成超亿元市场18个,其中叠石桥市场在全国百亿元市场中的排名由46位上升到15位。商贸流通业、旅游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市外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有4万多人在市外投资或从事服务业。外来资金开发服务业势头强劲,全年服务业吸引市外资金10多亿元。
强化财税调控能力,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年来,我们把组织财政收入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财税目标任务考核,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乡镇财政体制,实行税收属地管理,加大财税征管力度,激发了乡镇加大投入、培植财源经济的积极性,实现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4.5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42亿元(按去年同口径为6.84亿元),分别增长26.1%和30.1%。顺应宏观形势变化,不断创新金融工作方法,深入开展构建诚信体系、增加有效投放活动,通过每季度召开金融例会,加强金融考核等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处理好适应宏观调控和增加信贷投放的关系,努力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4.38亿元,新增12.1亿元。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发挥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组建成立了海门市众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努力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共为20家企业进行担保,担保额3000万元。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年来,我们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工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累计已有95家市属工业企业完成改制,占应改制工业企业的90%。市属流通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建筑企业改革基本到位。极大部分乡镇建筑企业完成改制,南通三建改制和重组工作圆满结束。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改革全面结束,21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
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服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我们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完善《优化发展环境若干规定》文件的同时,出台了买足球的软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快科技进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8个配套性文件。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单个项目审批时限由原13个工作日压缩到8个。在贯彻《行政许可法》过程中,除压减上级明确规定取消的审批事项外,结合我市实际,坚决压缩介于可压可不压之间的审批事项。全市行政许可事项从287项清理压减为241项。规范收费行为,实行最低标准收费,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开展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系列活动,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着力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审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获得“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先进集体”称号。
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强化城镇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高。按照环保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完成了滨江新城发展规划、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规划、临江化工区规划等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投入2.9亿元,完成南海路东延、富江路南延、越秀路南延、青化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世纪光华苑、东方巴黎、锦绣花园等高品位住宅小区建设,同时建设了日新、五港、民生等拆迁安置小区。城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05.2万平方米,竣工57.2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城市美化工程。完成上年所建道路的绿化配套,新增绿地32.89万平方米。完成解放路、静海路等城区主要道路的路灯改造,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实施日新河、宏伟河、圩角河石驳工程。加强供水供气工程建设,新增供水管道2.1万米,新增供气管道1.32万米。完成西郊污水截流工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城区环境卫生秩序良好,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实施北城区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深入开展新型小城镇创建活动。树勋创建成省级新型小城镇,余东完成南通市级新型小城镇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包场镇、三星镇两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重点乡镇。
强化设施配套,承载功能日臻完善。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快。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确保重点的同时,主动调整交通工程建设计划。新常久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农村公路路面完工里程和质量控制均居南通六县(市)第一。上海越江大通道已正式开工,崇海大桥筹建推进工作有了进展。农林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农田水利土方850万方,配套建筑物632座;东灶港套闸加固改造、东灶港区段、海门河(城区段)、浒通河疏浚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竣工;组织实施长江险段抛石护岸抢险工程。全力做好抗灾排涝和引水抗旱工作,通过适度提高内河水位、首次使用人工增雨技术等措施缓解了旱情。电力建设力度加大。总投资1.5亿元的220千伏海门输变电工程已竣工投产。总投资160亿元的国电海门电厂正在申报立项。通信能力显著增强。电信宽带高速互联网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小灵通网络优化扩容工程、电话线扩容工程全部竣工。
强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以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全面推进和深化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新老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否决了15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责成20家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青龙河北段、沿江化工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存在的“水、气、声”污染进行了集中整治。建成青龙污水处理厂,对沿江化工区的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对部分群众反响较为强烈的污染企业设置公众监督口,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开展绿色基层创建活动。常乐镇中南村等4个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验收,三阳镇普新村等7个村通过了南通市级生态村验收,树勋镇等3个乡镇通过了南通市环境优美乡镇验收,累计9个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5个学校通过了省、南通市绿色学校考核验收,通光集团积极实施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工作。
三、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加快致富百姓步伐。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建筑经济、民营经济和农村经济,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0亿元,经济收入40.5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3.6%。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开发、企业挖潜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帮助4000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9.83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67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5881元,增长12.1%。全市年末各项存款189.77亿元,增长14.5%,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44.72亿元,人均储蓄14142元,分别增长13.4%和13.46%。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32.9平方米和45.6平方米,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0部,私人小汽车每万人拥有量超过100辆。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险依法扩面和征缴工作,全年新增参保企业630家,新增参保人员1万多人,养老保险基金较上年同期增收2000万元,实现了当年收支基本平衡。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都达90%以上。“两个确保”成果继续巩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政策性调整发放工作按时足额到位。退休人员全面实行社会化管理。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450元提高到500元。三峡移民得到妥善安置。
加快生活环境的有效改善。积极实施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市、乡镇两级财政共投入960万元,对2270户4461间草危房进行了改造和重建,提前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全市投资1.5亿元,完成38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负担减少3230万元;落实“一降三补”政策,农民人均增收减支38元;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比年初下降2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推进,投入财政配套资金400多万元,共有6537人次参保农民得到补偿。农村二次改水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年度管网改造计划。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生活。一年来,全市三级帮扶机构共出资138.4万元,帮扶贫困学生3460人。支出170万元援助资金开展结对帮扶、扶贫解困等慈善援助活动。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1件。市财政出资170多万元,购买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安置212名特困下岗失业职工。
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全面协调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科技开发、推广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等称号。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9名。海门慧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登贵博士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南通市惟一获此殊荣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质量有新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8.6%,初中后升学率达85.3%。完成了特殊学校搬迁工程。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市中医院病房大楼和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公共卫生建设逐步加强,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卫生改革继续推进。全市直属医疗机构精简人员241人,占总人数的11.87%。全市已建成230个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替代村卫生室。计划生育率达99.5%,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53‰ 和-1.33‰。文化、广电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增有线电视1.5万户,城区全面完成双向网改造,19个乡镇完成了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工作,建成省有线电视达标市。8个乡镇被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自行车训练基地赛场竣工,通过了国家自行车协会行业验收,并成功举办省“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杯少年自行车比赛。物价、粮食、统计、外事侨务、老龄、关心下一代、人防、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机关事务、防震减灾等工作有了新的进步,药监、气象、盐务、烟草、保险等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道德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继续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开展了文明小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五星窗口”创评活动。继续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市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广泛开展“诚信海门”系列创建活动和“知我海门、爱我海门、建设海门”主题活动,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加强,征兵工作继续获得全省先进县(市)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进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委员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及建议、批评和意见291件,政协委员提案162件。加强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侨联、文联等群众团体的沟通联系。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民自治工作取得新进展,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
社会稳定工作得到新加强。继续开展“平安海门”“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重点加大对涉黑涉恶犯罪、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破获一批大案要案,八类案件等恶性案件在南通地区继续保持低位。严密防范和打击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良好态势。巩固和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立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网络。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做好市长热线、市长电子信箱的受理工作,坚持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市长批阅群众来信等制度,受理各类群众信访754件(批),市长热线电话302只,上级交办信访案件办结率100%。认真开展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工作,把信访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源头、处理在基层,成为全省信访总量最少的县(市)之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治理、重大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行政工作效能有效提升
坚持科学执政。开展“学习型政府”建设,理论武装、知识更新能力不断增强,组织运筹的思路不断创新。坚持把树立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政府决策的全过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深入开展评议机关活动,倡导求真务实、实干快干的风气,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做到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坚持亲民执政。我们始终把亲民、富民、爱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决策时,广泛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广大百姓的意愿。去年政府共召开7次常务会议,先后讨论通过了“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海门市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困难工业流通企业改制职工医保补贴办法”等36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占总议题的35.3%。为落实这些措施,市财政共支出8700万元。一些涉及民生民意的重大事项,我们通过市长电子信箱、市民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市民评议重大工作和重点工程等多种途径,做到让市民早知道,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后再作决策,使每一项决策出台都能符合发展的需要和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在实施时,以基层和群众最关心的事项为重点,加快推进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工作,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增加房源、提高补偿标准、补助特殊对象等措施,妥善安置城市规划区内的拆迁户和危缺房户。去年,我们建设了26万平方米的低价商品房,对拆迁补偿不足4万元的一律补足4万元,确保每个拆迁户都买得到房、买得起房。为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我们将征地补偿标准平均每亩提高约1.3万元;城镇低保标准比上年提高10%,农村低保定补标准提高到每年120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定补标准在南通六县(市)中最高。在改制中,针对部分破产企业和特困企业的实际情况,市财政拿出8400万元,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及最基本的养老、失业、医保等问题。根据上级部署,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增资,人均每月增资320元。全面推进和深化政务公开,政府工作的决策过程和实施情况公开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
坚持依法执政。一年来,我们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认真进行了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并把清理结果向社会及时公布。组织对1500多人次进行《行政许可法》培训,依法行政的整体能力有所加强。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使政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清廉执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时刻绷紧廉洁自律弦。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坚决贯彻和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回顾2004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虽然我们遇到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项目审批从紧等不利影响以及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致使一些预期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或达到序时进度,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创新办法,难中求进,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尽量让海门跨越发展大局少受影响。做到“五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缓解用地压力。按照近年来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去年我市计划需要1.8万亩建设用地,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省下达我市的用地指标只有900多亩,对此,我们采取用足增量、挖掘存量、扩大总量等多种办法,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798亩,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2537亩,保证了147个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土地812亩。千方百计筹措发展资金。宏观调控前,仅中行、农行就和市政府签订了18亿元的授信合同。但国家收紧银根后,不仅原有的银行授信无法落实,而且各商业银行的原有信贷规模也普遍压缩。我们通过财政调度、民间融资、吸引外资和强化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有效缓解了融资压力,基本保证了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求。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报批。针对项目审批从紧的实际,认真抓好项目清理,坚持好中取优,主动压缩17项重点工程项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积极向上争取列入审批计划。同时,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千方百计化解用电矛盾。加强电力管理,科学安排有序用电,实行先错峰让电、再避峰限电、必要时削峰拉电等有效措施,较好地保证了城乡居民和重要用户的用电需求。在电力趋紧的形势下,全市用电量达12.12亿千瓦时,增长20.47%,其中工业用电量达8.91亿千瓦时,增长 25.6%。在南通六县(市)中,实施有序用电的秩序最好、拉路最少、影响最小。千方百计创造稳定环境。去年以来,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集中显现,我们一方面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理解和支持改革发展大局,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宏观调控、经济紧运行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海门经济社会实现了在高平台上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属不易。各地、各部门为此经受住了比以往更严峻的考验,付出了比以往买足球的软件的心血。全市人民在改革和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活力和奋斗精神,使我们深受教益,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代表、政协委员,向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力流汗、作出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及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群众团体、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热心支持海门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4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可掉以轻心的问题。经济领域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环境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工业经济单体规模还不大,整体竞争力还不强;城市辐射力不强,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富民的任务还很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少数机关干部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合力奋进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一定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5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05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完成“十五”计划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跨越发展大业、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综观当前形势,我们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宏观运行环境进入调整期。去年以来,国家实行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目前,宏观调控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制约我市加速发展的因素在增多,工作的难度在加大。海门率先崛起进入关键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共识,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夯实了基础。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照先进地区的发展态势,我市还存在很大差距,工作稍有懈怠,决策稍有偏差,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工作作风都必须有重大转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趋利避害,积极有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实现既快又好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各项部署,围绕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海门,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科学运筹,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实现海门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更高平台上的新跨越。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统计公报为基数,下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财政收入16.75亿元,增长1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新批注册外资5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亿美元。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关注民生,惠及百姓,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买足球的软件地关注民生、帮助民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市百姓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想方设法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托底安置、城乡统筹、培训联动的就业机制,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万人。积极倡导和鼓励自谋职业,使买足球的软件的百姓通过创业尽快富裕。加快发展建筑经济,实施多元化经营,加速产业扩张,为致富百姓发挥更大作用。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5亿元,经济收入47亿元,从业人员扩大到12万人。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确保农民得到买足球的软件实惠。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从业人员扩大到17万人。积极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
创造条件健全社会保障。全力巩固“两个确保”成果,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五大社会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机关事业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法抓好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和清欠工作,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高度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继续把惠及广大百姓的农村五件实事办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巩固草危房改造成果,努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全年完成镇村公路建设180公里;加快农村二次改水步伐,保障广大群众安全、卫生用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高效的筹资和结报机制,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加强疏浚河道工作,增强防涝抗旱能力。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土方800万方,其中沟河土方400万方以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全市需疏浚的泯沟全部疏浚一遍。继续实施长江险段抛石护岸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助等方式多元筹资,建造过路天桥,完善交通安全标志,解决骨干道路两侧学校学生安全通行问题。启动三星镇、三厂镇镇村内循环公交试点工作,方便群众出行。加强价格管理,确保物价稳定。继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加强“肉菜粮放心工程”建设,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其它畜禽定点屠宰试点工作,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始终高度关注特殊群体。坚持把关心困难群体作为工作的着重点,深入推进五大援助工程,完善最低收入保障和贫困家庭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助学帮扶,全市帮扶特困学生2000人以上。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创办“慈善超市”,拓宽慈善援助范围。积极组织和提供廉租房,努力改善城镇住房特困户的居住条件。创建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使买足球的软件的群众得到无偿援助。大力推进再就业援助工程。进一步落实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4050”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形式,至少帮助200名特困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继续实施“村村富”和低收入农户帮扶致富工程,力争使全市53个经济薄弱村正常运转,相对贫困户每年递减20%。推进三峡移民结对帮扶工作。做好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启动老年公寓建设,努力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更好条件。
二、调优结构,提升档次,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有效投入,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企业支撑力、财政调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提高产业竞争力。以调优结构为重点,不断提升三次产业层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深入开展工业投入季度竞赛活动,力争全年工业投入超70亿元,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35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超千万元项目的平均单体规模达到3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投入中先进装备占设备总投入达65%以上,5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率70%以上。进一步提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板块的发展水平。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和技术结构,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技术改造、外资嫁接等途径,将我市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过渡成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全市亩产值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作物播种面积扩大到38万亩。大力发展项目农业,力争全市农业项目投入量不少于8亿元。全年培植壮大3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档次。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和绿色食品3个。加强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发展。以海洋渔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贡献份额。放大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重点市场的辐射带动效应,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市场,力争超亿元市场发展到19个。完成国际家纺城二期建设,启动北上海国际装饰城二期、国际车城、工业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引导、扶持改制后流通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展休闲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继续抓好项目投入平台建设,加快工业、农业等各类园区建设步伐。加强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储备库,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格局。
提高企业支撑力。加快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集中力量扶优培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力争突破10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达80家,新增规模企业超100家。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特、优、新”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推进产学研紧密联合,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扶持企业科研所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坚持规模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强化分工协作,加快推动企业群体由自发性向组织化转变。积极引导企业走品牌兴业之路,力争全年新增省、南通市级名牌3个和10个以上。
提高财政调控力。认真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大力培育财源。建立纳税评估监控体系,全面掌握税源情况。不断强化财税征管措施,坚决遏止税源外流。加大财税考核力度,促进乡镇、财税部门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财政支出改革,全面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增加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严防浪费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吸聚和激活各方生产要素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在更广领域、更大空间中吸聚各类发展要素,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再注加快发展新动力。
深化改革,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工业、建筑业等领域的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继续加快推进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等其他各项改革,完善改革的配套工作。
外向拓展,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借鉴利用外资先进地区的经验,总结和创新招商举措,开拓利用外资工作新局面。抢抓国际产业资本大转移、上海资本梯度转移、南方资本北拓长三角的机遇,实行专项攻关,重点跟踪,力争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的重大项目。突出工业主体招商地位,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参与农业、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建设。继续实施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办好第十届“金花节”等大型招商活动。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市、乡镇两级招商网络。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竞赛活动。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出口主体,力争全年自营出口额达2.8亿美元,出口实绩企业160家,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20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市外经合作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争完成外经合同额8000万美元,营业额1.1亿美元,新派出国劳务2000人。
内向激活,全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按照打造“南通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的目标,集中民智、激活民力、用足民资,形成全民共谋民营经济快发展的浓烈氛围。深化民营经济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考核评比机制。按照“六放”的要求,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用地融资等关键环节给予倾斜,切实抓好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增长质量,加快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培育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力争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800家、个体工商户1.5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0亿元。
横向联合,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上海辐射,积极参与“世博经济”,加强与上海在产业联结、市场融合、人才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做好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文章。以上海“南隧北桥”工程建设为契机,协助做好崇海大桥立项报批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争取尽早获得立项。以构建“北上海”为目标,完善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整合沿江各类资源,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吸聚承载能力,把沿江地区建设成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化先导区。进一步提升家纺、木业、电碳、不锈钢、缝纫机针、电动工具、医药化工等特色板块的发展层次,加强与外地关联产业的合作。加快通吕河沿线机电工业带发展,建设宁启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精心构筑区域共同发展的有效增长极。
四、审时度势,攻坚克难,进一步增强化解矛盾的应对能力
主动顺应宏观大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认识水平、应对水平和驾驭水平,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用足用好土地。抓住宏观调控的机遇,在土地节约使用、集约利用、优化整合上走出新路。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真正把供而未用、多供少用的土地用足、用好。加强用地计划管理,优先保证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投入产出大的优势项目用地需求。抓好可用土地资源的整合,强化园区的科学布局和规划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多建标准厂房,多向空中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在提高土地的供给上下功夫,力争使买足球的软件的项目进用地盘子。
多元筹措资金。积极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引导金融机构认清发展形势,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继续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营造更好的信贷环境。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吸聚国际国内资本,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积极向上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保障资金需求。支持企业重组兼并,推动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盘活存量资金。
加快报批进程。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的报批工作。对发展潜力足、投入规模大的重点项目,加紧进行策划、论证,做好项目前期基础工作。充分挖掘信息源,精心筛选,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规范和创新报批办法,帮助项目尽快实施实质性建设。
化解热点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征地、拆迁等难题。坚持征地、拆迁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过细做好群众补偿安置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探索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安排好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的长远生计,努力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认清形势,自觉守法,共同开创海门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优化审批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生产性项目审批制度,不断完善并联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力争建成全省环节最简、服务最佳、效率最高的审批服务平台。不断优化监管环境。加强对资源、环境和安全等事关大局工作的监管,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意识,正确处理好监管和服务、执法与扶持的关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体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五、完善功能,提升形象,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城市化进程,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城乡建设。围绕打造滨江特色城市,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城区核心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按照“东部提升档次、南部重点开发、西部完善配套、北部适当改造”的原则,搞好城市建设。在城区和开发区,新建纬沂西路、海兴路北延、北海路东延等道路。开发建设宏日小区、链条厂地段、荣泰花园等小区,启动日新小区建设,重视建设品位和质量,尽可能多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以证大花园建设为重点,启动滨江新城建设。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启动工作。稳步推进北城区整治。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包临路南延、叠港路北延、新常久线西延、老通吕公路包场段改线、苏222线三厂至常乐段改造、天袁线三星至袁灶交界段改造和危桥改造等工程。做好海港、四甲两个110千伏输变电等电网建设工程。加快小灵通通信网络、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电信、广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城市数据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探索城镇经营新路,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抓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集聚、辐射功能。继续深化新型小城镇创建工作,完成创建省级和南通市级新型小城镇各1个。
改善城乡环境。以巩固和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等基层创建活动。除青龙、灵甸化工园区外,停止审批电镀、颜料、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坚决遏制新污染源。凡新进入化工园区的有污染项目,坚持治污设施建设在前、生产性设施建设在后的原则。对现有污染企业进行大力整顿,重点抓好现有化工、印染企业的治理,治理不到位的一律停业整改,直至达标为止。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对污染企业实施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凡举报,必严查,并报结果。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区环境卫生秩序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整治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抓好城乡接合部环境的整治,切实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大农村沟河整治和农村集镇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统筹城乡发展。整合优化农村资源,抓好农业现代化试点村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继续抓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顺应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弱化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向大户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制度,推动城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统筹兼顾,两手齐抓,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海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开发、使用机制,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不少于200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力争达35%以上,科技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巩固“两基”成果,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达99%以上。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优化高中教育结构,初中后升学率达85%以上,职普比达1:1。不断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启动市传染病医院建设,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5个。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以内,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县(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争创“全国文化先进示范县(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进广电产业发展,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统计、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民族宗教、人防、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双拥、征兵、档案、地方志、气象、药监、烟草、邮政、盐务等各项工作。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对群众移风易俗的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提高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积极推行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推进“法治海门”进程,努力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坚持公正司法,抓好行政执法监督,搞好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与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创优环境,保障稳定,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新格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诚信建设,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安心、安居、安全的社会环境。
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规范接访措施。继续开展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继续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办好“市长热线”和“市长电子信箱”,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完善基层信访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信访超前预警和处置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矛盾。
深入推进“平安海门”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群防群治工作,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和完善全社会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巩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切实提高调解成效。
继续深化诚信海门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构筑多层次诚信体系,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切实加强机关诚信建设,推广公示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取信于民。加强生产、流通和服务等领域的诚信建设,促进守法经营。大力实施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着力形成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检查、督促,着重做好建筑企业、公众聚集场所、学校以及道路交通、海洋渔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与经营等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民主决策,依法办事,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面对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面对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始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强化服务发展的意识,大兴求真务实的风尚,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清新政风,工作干劲更昂扬。进一步弘扬正气,坚定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一身正气,带领全市人民共谋发展大业。以德治政,诚实办事,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坚持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畅通政令,树立雷厉风行、紧张快干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大力发扬敢于进取、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使奋力赶超、争创一流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
依法行政,科学运筹更到位。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按政策办事。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思考问题、指导工作,善于超前思考、精心谋划、争取主动,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勤政为民,服务基层更主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尊重民情,善待民众,缓解民困,凝聚民心。加大投入力度,认真解决与广大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树好形象,廉洁清正更自觉。从严治政,为政清廉。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始终把“八小时”内外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健全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自觉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坚持标本兼治,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持廉洁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以公生明,以廉生威,用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感召和凝聚全市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
各位代表,海门正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中共海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殚精竭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海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