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6日在海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姜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海门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三先一争”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三化一新”发展方略,以“项目建设年”和“城市建设年”为主抓手,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创新克难求突破,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06年,全市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2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亿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90元,分别增长12.3%和1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5亿元,增长2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均居苏中县(市)第一。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海门列第80位,六度蝉联“全国百强县”。再度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2006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成为苏中唯一入选的城市。经省政府批准,三星工贸园区升格为江苏海门工业园区,成为我市第二个省级开发区。
工业经济量增质好。全市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81亿元,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8.4亿元、销售482.9亿元,分别增长41%和45.6%。规模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突破600家,新增数超过150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128家,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1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4家和9家。工业投入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投入120.5亿元,增长20.5%。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高效农业建设力度加大。中高效作物农田扩展到4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项目农业建设成效明显。新增扩建农业项目461个,完成投资额17.7亿元;新建和扩建农业外资项目46个,投入6100万美元,为历年之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全省领先。质量农业建设推进有力。新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4个,绿色食品14个;通过了省级生态农业市验收。农业产业化不断加速。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加到203家,各类农民经纪人发展到3.2万人,年营销各类农副产品11亿元。
服务业持续繁荣。全市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4.1亿元,增长15.3%。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87.3亿元,增长16%。各类市场成交额232亿元,增长12%。超亿元市场发展到22家,其中叠石桥家纺市场成交额达175亿元。成功举办了叠石桥中国国际家纺博览会。旅游、房地产、邮电通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迅速。被国家商务部列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快活林山庄成为我市首家AAA级旅游景点和省级观光农业园。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建筑业强势发展。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6.8亿元,施工面积318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0%、10.1%和20.8%。建筑经营层次实现新突破,双包工程占全部承包工程的82.5%,双包工程施工总面积同比增长23%。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51项,其中获鲁班奖1项。建筑外经继续位居全国县级市榜首。
外向型经济再创新高。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16个,新批增资项目80个。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9.5亿美元,增长33.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85亿美元,增长91%,继续领跑苏中。10个乡镇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1000万美元,其中,海门镇、三星镇、三厂镇、常乐镇等4个乡镇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2000万美元。外贸外经发展较快。全市外贸自营出口额4.79亿美元,增长46%,跃居南通六县(市)第二;新签外经合同额9400万美元,实现营业额1.2亿美元,新派出国劳务2200人,外经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全市预计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45亿元,增长21.7%。全民创业持续升温。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万户,净增私营企业3727家,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77.3亿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05.4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42.6亿元。
科技创新日益加强。完成了科技创业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产学研项目82个,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5个,新申请专利700多件,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4个,省以上火炬计划、攻关计划、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数等10项指标居南通六县(市)第一。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通光牌通讯光缆”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零的突破,新增江苏省名牌7个,南通市名牌24个,拥有的省市名牌数列南通六县(市)第一。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432件,新增江苏省著名商标4件,南通市知名商标8件。“通光牌通讯光缆”与“三思牌羽绒服”同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凯盛家纺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
一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不断完善。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了《海门市滨江宜居城市概念性规划》、《新城区控制性详规》等20多项规划方案的编制、优选、论证工作。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完成了黄海路、富江路、人民中路等道路的改造,实施了东洲公园东区、东风新村南侧绿地改造,完成人民西路、北海路等11条道路的路灯和监控设备安装。城市扩容不断加速。实施了丝绸路西延、北海路东延以及城区道路和南环路接线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成了金色维也纳地段、宏日小区地段等12个地块的拆迁任务,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市区住宅、商贸等房地产项目施工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不断加强。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查。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入11亿元实施了沿江公路海门段新建、汤正公路拓宽、瑞江路南段拓宽改造等20多项交通重点工程。宁启高速公路叠石桥互通已开工建设。崇海大桥筹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完成了长江水厂二期工程,实施了天补、三星两镇的区域供水工程。新增液化气管道20多公里。完成了110千伏秀山输变电新建和包场输变电扩建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实施了新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了江堤、海堤部分堤段抛石护岸工程。
新农村建设有序展开。农民聚居区全面规划。全市农村集中居住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经各乡镇村民会议、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于7月份批准实施。12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获得批准。推进了全市50个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五件实事进展顺利。投入6500万元实施了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80座。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1173万元;对1813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两费”44.5万元;投入1700万元开展了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对4.3万名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全市68.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8.5%;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8个。疏浚各类河道3341条,完成土方1670万方,修筑各类配套建筑物1300多座,其中69个水利重点推进村水利建设达标。投入140多万元为各乡镇送书2.3万余册、送电影246场、送戏88场。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三星镇、海门镇、包场镇、三厂镇、德胜镇、常乐镇、正余镇等7个乡镇跻身“全国千强乡镇”行列。
一年来,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全市年末各项存款252亿元,增长16.7%,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92.5亿元,增长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4.8平方米和46.1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39部。私人小汽车新增3700多辆。在全面小康的4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又有3个指标,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市化率达到了小康标准,目前我市累计有17个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小康标准。
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市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万人、医疗保险1.1万人,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社保基金实现当年收支平衡,“两个确保”成果得到巩固。调整提高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优抚标准。市财政分年度补贴2.15亿元,为2.1万名困难和破产关闭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办理了住院医疗保险。深入推进五大社会援助。对1853名困难学生进行了帮扶;为139户城镇住房特困职工提供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办理了94起法律援助案件;帮助513名“4050”人员及困难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为467户1221人提供了慈善救助,并成立了南通市首家“慈善超市”。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居南通六县(市)之首。蝉联“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
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9个村建成省级生态村,6个乡镇建成南通市环境优美乡镇,20个村建成南通市级生态村。获得“江苏省植树造林先进县(市)”称号。狠抓污染综合整治。扩大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远程监控覆盖面,对44家污染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物价保持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一年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应。实施海门中学对锡类中学重组,东洲中学和东洲小学分别兼并了开发区中、小学,海南小学实行独立建制,常乐初中合并了长兴初中。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全市所有乡镇均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成功承办了省十六运部分赛事,海门籍运动健儿在省十六运上取得优异成绩,总分、金牌数分别列全省县市区第六、第七名。举办了市十四届全民运动会。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300多万元改善了乡镇卫生所的条件。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双入户”工程快速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6万户,门樘入户率达70%。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集体”。同时,粮食、物价、审计、外事侨务、对台、老龄、关心下一代、人防、档案、地震、地方志和食品药品监管、烟草、保险、气象、盐务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新时期海门精神,进一步凝聚全市的发展合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三度蝉联“江苏省文明城市”。解放路被省委宣传部等10个部门授予“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了27场 “海门之夏”广场系列演出、第二届“海门市合唱节暨廉政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意见。认真实施了《加快市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议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76件,政协委员提案246件,满意率均在99%以上。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海门”建设走在南通市前列。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的受理、答复和复查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以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技防监控中心、外来人口服务中心、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平安海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6%。以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县市”为契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市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继续实施市民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组织运筹政府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三大重点,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一年来,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的要求,精心筹划、强势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提升项目质量。全市在建规模以上项目757个,比上年净增145个,计划投资191亿元,其中超千万元项目466个,超亿元项目27个,平均单体规模近4000万元。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全市新开工规模以上工业项目中,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精密铸造类项目230个,占新开工项目数的38%。其中,高新技术项目投入超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切实优化推进措施。建立项目建设推进办公室,实施了规模以上项目建档立案、动态督查通报等10多项督查推进制度,有效促进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切实强化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储备一批投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市在手在谈储备项目457个,总投资20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7个。二是突出城市建设。围绕“规模做大、形象做美、功能做优、实力做强”的总体目标,成立了城市建设指挥部,召开了城市建设万人动员大会,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年”各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准入门槛,加强对重要规划的评审和论证工作。坚持规范拆迁。选调100多名机关干部,成立12个现场拆迁组,广泛深入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保证了拆迁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合理提高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建成拆迁安置房20多万平方米,有效保障了广大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坚持市场运作。加大土地储备开发力度,对城区开发地段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统一开发。首次组织开展了城市建设项目专题推介会和外出招商活动。成功组织实施了17期3216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竞价出让,成交额15亿元。三是突出载体建设。加速推进“一桥两港三区”建设,着力打造“四大增长极”,以大载体建设推进经济大跨越。先后就各大载体建设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抽调精干力量,发扬拼搏精神,突破发展瓶颈,各大载体建设进展均超过预期目标。在海门港滨江工贸区,重点实施了新通海沙综合整治,完成了立新闸出江港道水系调整,扩建了海太汽渡泊位并改善了汽渡面貌。灵甸工业集中区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调控中抢机遇,在困难中求突破,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分别获南通市政府和省环保厅批准,并已落实8个重特大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东灶港滨海工业新区完成了盐场改制工作,编制并评审通过了相关建设规划,各项建设正在加速实施。全面展开了东灶港深水港口的规划论证,推进了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在江苏海门工业园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与绣品城实现了统一经营,各项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二)狠抓三大创新,全力增强跨越发展活力。
一是狠抓理念创新。按照市委提出的“崛起苏中、跨江争雄”的总体要求,坚持高点定位,提升工作标杆。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新的工作策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强势推进、争先进位。二是狠抓思路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处理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节约用地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全市项目投资强度达每亩130万元,比上年提高10万元;依法关闭污染企业3家,限期搬迁污染企业6家。促进集约发展。全力加快大载体建设,为猛攻项目投入、加速产业集聚夯实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制订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乡镇为各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推动项目落户在最合适的区域,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三是狠抓机制创新。专门成立了项目推进办、城建指挥部、崇海大桥建设指挥部等一系列组织机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面开展“工业经济、利用外资、民营经济、项目投入”四项竞赛,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比学赶超的热潮。细化、量化、分解各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启动早、落实快、成效好。
(三)加速三大进程,全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加速富民优先进程。始终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重点安置“4050”人员和失地农民。全年共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净增就业人数6200多人,新增劳务输出8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断放大建筑业致富农民的作用,建筑业施工人数达12万,工资性收入28亿元。二是加速城乡统筹进程。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重点突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等工作,全面统筹城乡建设。三是加速和谐协调进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强化责任、领导包案、协调会办等措施,及时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切实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制订《海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社情民意、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等三大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四)强化三大举措,全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一是强化民主决策。修订完善了《海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等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继续推行“市长接待日”制度,设立“市长信箱”,通过各种渠道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二是强化优质服务。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大力开展“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创建活动,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能。研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企业的相关保护制度,真正为广大企业松绑减压。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时效。三是强化攻坚克难。针对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实际,大胆创新,奋力突破,有效化解了发展中的矛盾。全年通过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集体土地流转、盘活存量土地、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用好沿江沿海未利用地等途径,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拓展了发展空间。引进大财团参与我市建设,与上海城建集团签订了首期投资额7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社会在高平台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深切感到,政府的工作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的事业每取得一项成功,都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都凝聚着全体代表的智慧和力量,都倾注了全市百万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代表、政协委员,向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力流汗、作出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及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群众团体、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热心支持海门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层次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不够快,节能降耗的任务还很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任务还很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团结、智慧和毅力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把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2007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我市“率先全面达小康,构建和谐新海门”的推进落实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综观当前形势,我市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挑战与日俱增。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大势,确立更加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现实机遇最好。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全球分工重新调整,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我国转移,并呈现出向产业中高端推进的利好趋势;国内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加上江苏新一轮沿江沿海开发热潮的掀起,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经济效应的放大,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我国最集中的经济中心,为我们加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更令人振奋的是,随着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崇海大桥的建设和启动,我市的区位条件将发生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必将提升海门的城市地位,必将显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从内在因素看,我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站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的战略起点;这几年我们在体制、机制、产业、载体、土地、环境等诸多方面累积的发展能量、创造的比较优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将集中回报,成为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正成为海门的时代强音。二是肩负期望最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南通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跻身全省十强县市,市委要求实现“崛起苏中、跨江争雄”目标,全市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期望值和目标值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着力建设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普遍认可的全面小康的和谐新海门。三是面临挑战最多。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紧运行呈现常态化趋势,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资金筹措等发展要素的制约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周边地区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传统平衡格局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被打破,要实现在全国百强县中争进位的目标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另外,在全面小康的25个指标中,我市还有8个指标未达到小康标准。因此,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加速发展已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倍加努力,不断进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三先一争”奋斗目标和“三化一新”发展方略,突出“率先全面达小康,构建和谐新海门”主题,紧扣“项目建设年”和“城市建设年”两条主线,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社会秩序协调稳定,圆满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为建成经济强盛、环境优美、百姓殷实、社会和谐的新海门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6%以上(以统计公报为基数,下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COD排放总量减少3%;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以上;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0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经济强盛的新海门
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增长的效益,更加注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更加注重发展的成本和环境的代价,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海门的具体化。以大载体承接大项目,大项目催生大企业,大企业引领大产业,大产业涵养大财源,真正做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速度效益双超前。
1.建设大载体。按照“统一规划、联动建设、集聚开发、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高起点、大手笔、快速度推进“一大中心区”“四大增长极”“两大经济带”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发展平台建设。开发区中心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项目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制造、高档汽车配件等高科技产业,加快推进国际企业商务花园、电子科技城、数码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加速提升产业层次,将开发区中心区建成全市发展质态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产业区,实现综合实力在同类开发区中“南通六连冠、全省前十强”目标。海门港滨江工贸区要统筹整合岸线、土地、港口等资源,加快新通海沙综合整治和沿江岸线的深度开发,完善“六纵七横”路网及水电等配套设施,增强吸纳能力,提升承接水平。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造船类大项目落户,推进国电海门电厂、江苏上钢三厂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落户,加速滨江工贸区建设。灵甸工业集中区要充分发挥沿江资源和对化工项目的准入优势,按照集约化、环保型化工园区的定位,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全力推进香港丰昊印染纺织、苏州精细化工等重大项目落地,实现载体建设与项目投入互动并进。东灶港滨海工业新区要以港口开发、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形成南北成块、东西分片、生产生活配套的新区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华辰电器、春戈导电玻璃等重大项目落户。以海港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东灶港深水大港规划论证和招商工作。加快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完成东灶港中心渔港外围道路建设,迅速提升滨海工业新区、中心渔港综合产业区、临港工贸区的整体形象,使其成为全市吸聚大项目、支撑大产业的崭新载体。江苏海门工业园区要抓住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机遇,做好发展规划,实现跨越发展。加速三星富民都市产业园和浙商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加速培育市场功能区、聚居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区,推进物流集散中心、商贸交易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高效农业示范中心建设。以通吕运河为轴线,加快沿河乡镇产业融合,加速形成以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电动工具、电碳电刷、汽车配件等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通吕运河沿河产业带。发挥通道优势,重点围绕新常久线、沿江公路、包临公路、汤正公路、海二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促进项目向沿路两侧集中,加速形成沿路产业带。乡镇工业集中区要着力吸引各类资本建设标准厂房,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项目配套能力。同时,突出产业特色,注重集群发展,提升集约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狠抓大项目。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年”工作,以大项目推动有效投入,以大项目促进跨越发展。突出产业对路。加强与国家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产业布局的对接,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主攻国家鼓励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类大项目,争取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大项目能纳入国家或省的规划,争取国家各部委和国有大公司的重点项目落户海门。突出投资规模。在扩大项目投入总量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项目投入质量。努力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以及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型项目,争取在引进内资超10亿元、外资超1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提高亿元级项目投入占全部项目投入的比重。分层次制订乡镇、园区的项目投入考核目标,每个乡镇均要落实一定数量的超千万元项目。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55亿元。突出推进速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份档案、一套班子”的要求,建立健全超千万元项目库,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重点跟踪和推进30个超亿元项目和500个超千万元项目建设。建立项目现场督查制度,调整完善项目考核办法,推动全市项目加速建设。
3.培育大企业。通过定向招商、并购重组、技术创新、国际化经营等途径,促使一批企业加快扩大规模。扶持发展一批。研究制订大企业“一企一策”扶持意见,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度、服务优化等措施,突出抓好重点骨干企业和销售超亿元企业的分层扶持。开展“金、银、铜牌”企业评选活动,着力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整合扩张一批。鼓励现有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和企业特点,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本扩张,实现“强强联合”、“内外合壁”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品牌整合促进企业生产。争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各1个,江苏省名牌和著名商标各5个以上,南通市名牌和知名商标各10个以上,新增注册商标400个以上。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加快中南集团、南通特钢、三鑫电子等企业的上市进程。培植壮大一批。继续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力争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突破800家。重点抓好慧聚药业、振康电机、中兴爱尔思等一批良好成长型企业,引导其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全年形成销售20亿元级、10亿元级、亿元级的企业分别不少于3家、10家和130家。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600亿元,销售突破580亿元,利税突破50亿元。
4.做强大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做强做精支柱产业。依托“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着眼于产业链的延伸和孵化,积极推动轻纺服装、生物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加速向建筑强市迈进,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50亿元,争创鲁班奖、国优工程2项,省级优质工程50项以上,新申报认定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1家。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依托我市倚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治理好的大用水量、大吞吐量的临港产业,使海门经济发展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迈进。按照“两高两低”要求,推动有效投入和优质资源向生物医药、高压输变电制造、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等先进制造业和特种钢材、特种染料等特色产业集聚,加速我市产业层次由低转高,产业结构由轻转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推广新流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全面提升家纺服装、轻工机械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档次。加快形成高效集约型的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节约生产、高效生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共进。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切实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等级。重点推进叠石桥现代物流园区国际物流中心、开发区新晟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的规划建设;着力推进吉事达国际家居商务港、国际车城商务商贸集聚区、北上海国际装饰城二期等一批特色市场建设,全市形成超亿元市场24个,叠石桥国际家纺市场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建设沿江风情带、官公岛、东灶港海洋旅游等生态旅游景点,家纺博览馆、凤城古镇、謇公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叠石桥家纺市场等购物旅游景点。大力推进药物科技外包、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购物等行业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5.拓展大财源。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文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狠抓财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培植税源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居民扩大消费,不断拓展财税增长空间。全年入库税金超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20家,其中超2000万元的企业6家。狠抓财税征管。不断完善纳税评估监控体系,全面实施社会综合治税,规范税收秩序,促进税负公平。调整完善乡镇以及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的财政体制,加大财税考核力度,调动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狠抓财政运筹。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公务支出结算方式,有序推广单位公务卡和个人公务卡使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增加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提高使用效益。
(二)勇于善于创新,建设活力迸发的新海门
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海门科学发展的内外动力,使海门的优势充分体现,活力不断迸发。
1.扩大对外开放。突出外向带动战略,努力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大力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引资策略,在坚持三业联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思路,调整招商策略,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四面出击向集中攻坚转变,各自为战向资源整合转变,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高、贡献水平高、产业带动高的“五高”项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拓宽招商视野,共享招商信息,优化招商队伍,使买足球的软件、更好、更大的项目落户海门,落户最合适的园区。策应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和崇海大桥建设与筹建工作的加速推进,强化对外宣传攻势,进一步突出我市作为“北上海”的同城效应。精心组织好第十二届中国海门金花节,组织开展赴资金富集、技术溢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亿美元,东灶港滨海工业新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6000万美元,海门工业园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000万美元,有一批乡镇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2000万美元以及超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实现“南通动态第一、全省保六争五”目标。壮大外贸外经。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断壮大出口主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外贸自营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进一步拓宽外经合作领域,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突破1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3亿美元,新派出国劳务2400人。
2.强化对内激活。进一步加大鼓励全民创业、吸纳市外民资的力度,让一切有利于创造财富的源泉在海门充分涌流。完善激励措施。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动员,组织十佳民营企业家、十大创业能手等系列评选,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大力扶持一批有潜力的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跻身“三名”行列。完善服务措施。认真组织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指导,增强全民创业能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联保制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优化经济监管,着力打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重民营经济量质同步提升,新发展公司制私营企业占全部新增私营企业数的比重不低于60%、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占全部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的比重不低于60%,努力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市的主流经济。完善承接措施。加快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步伐,强化交流合作,做好主动承接,争取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境内民营企业落户海门。在积极参与上海、苏南产业分工的同时,争取把买足球的软件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打入上海和苏南市场。全年净增个体工商户3800户,净增私营企业3500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130家,引进境内市外民资40亿元。
3.推进技术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创新促进年”工作,切实提高海门的创新综合指数,力争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争创“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强化政府主导。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园、新材料产业基地、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其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上的集聚和孵化功能。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双倍增”计划。进一步扩大市级科技经费盘子,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当年起,其对地方财政贡献的新增部分,市财政分别在3年、2年内对企业新投入的科技开发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强化企业主体。发挥政策、要素、机制的综合效应,推动买足球的软件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比例争取达到40%以上,并做到研发职能、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激励措施、挂钩院校“五落实”。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凡年应税销售在3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均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新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和机制,融合创新活动与创业实践,不断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0个,申请专利750件以上,实施产学研项目5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超过20%。坚持内涵发展理念,全年先进设备投入、技术改造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例达70%以上。强化人才支撑。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设创业型、应用型、服务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辟、拓宽人才培养、引进途径。力争培养和引进200名以上的高素质企业家和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养1000名以上学科带头人、专有技术人才、首席技术工人等技术骨干。完善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知贤善用,才尽其用,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深化各项改革。围绕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稳步务实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完成叠石桥国际家纺市场资产重组工作,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家族制民营企业管理变革,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方式,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继续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完善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度,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稳步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累计流转面积达15万亩。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审批,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开乡镇公务用车改革。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继续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思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优化政府投入结构和支出方式,充分释放社会事业的内在潜能。
5.化解要素制约。把握科学发展“不搞对策搞对路”的要求,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推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节约和集约用地水平;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标准,增强重点项目用地的保障能力;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真正把供而未用、多供少用的土地用足用好;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多向空中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实施“零土地”投资计划;加大重大项目的报批力度,争取获得买足球的软件的土地直供指标。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制订以增加投放为基本内容的金融考核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吸聚国际国内资本,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积极向上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公建后商业、先造景后出让,实现土地的最大收益。加大项目报批力度。主动接轨国家、省发展战略,对发展潜力足、投入规模大的重点项目,加紧做好筹划、论证等前期工作,尽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做大做美城市,建设魅力彰显的新海门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年”工作,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塑造城市特色和个性魅力,努力建设滨江宜居、彰显个性、苏中一流的现代城市。
1.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围绕“新城开发出形象,老城改造出精品,环境建设出成效”的目标,突出“一大思路”,打好“两大战役”,提高“三大水平”,建设“四大功能区”。“一大思路”,即突出“打造新城、提升老城、启动滨江、做美环境、南北呼应、各有侧重”的思路。“两大战役”,即在新城区实施以静海路拓宽改造、沿江快速通道东延、南海路景观带建设和行政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中心”建设工程,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在老城区实施以东入口、西入口、北入口和解放路商业街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三入口一条街”改造,同时,拓宽改造育才路,重建海春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三大水平”,即提高亮化、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亮化有品位。结合解放路和人民西路综合改造,对沿街路灯、灯箱、建筑照明等精心设计、科学整合,确保景观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做到一路一品,各具特色。绿化有精品。按照“绿环”要求,完成圩角河(南海路至引清闸段)东侧、黄海路沿线、海门河(宏伟河至日新河段)南侧等区域的块状绿化和丝绸路西延段、富江路北段、人民西路等道路沿线的线状绿化建设。美化有特色。按照“水绕”要求,充分挖掘城区河道资源,构筑城区的“生态碧水长廊”。实施海门河、圩角河市区段内的码头搬迁,完成圩角河由航道河向景观河的功能转换;完成海门河(宏伟河至日新河段)护岸工程。“四大功能区”,即加快启动以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项目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区;尽早启动理想城等一批成熟的商业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形成南海路沿线的新城商业商务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海门水都、金色维也纳、证大东洲府二期等为重点的现代居住区;积极推进体育运动中心、证大公园、东洲公园西区等生态游憩区建设和改造。
2.加快优化城市管理。提高城管效能。围绕精品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市貌市容、道路交通和社会治安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执法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着力完善各类交通设施工程,切实推进城区停车场、停车点和经营点建设,改善路况条件,确保道路畅通。大力推进新老小区“分类管理、分级收费”的物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强化集镇管理,进一步改善城乡集镇环境面貌。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生活大服务机制,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一门式”综合受理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生活求助联动中心,使社区居民办事更方便、困难有人帮。完善市场中介、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引导社会自助、自治类组织当好社会的“安全阀”。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各乡镇均要建立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纠纷调解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3.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崇海大桥筹建工作,年底前争取立项;配合做好沪通铁路启动建设工作。积极完善交通网络。大力实施城区东部的瑞江路拓宽、南部的秀山路西延、北部的丝绸路西延等道路建设和改造,形成城市环线,完善城市交通,实现城区交通和苏通大桥、宁启高速等大通道的有效对接。新建沿江快速通道、包临线南段、新通海沙道路等工程;续建汤正线、叠石桥互通连接线、东灶港滨海工业新区港西路;重建王浩大桥和正余二桥;完成浒通河南段、海门河航道提升改造。做好开通宁启高速悦来互通的相关工程建设。积极优化电力配套。实施500千伏沿海输变电工程,完成星桥输变电、四甲变电所、城青线等3个110千伏和天补变电所、余东变电所等2个35千伏的电力扩建改造工程;建设和改造10千伏的农村电网70公里。实施江堤、海堤部分堤段抛石护岸工程。
4.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以项目农业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四青作物”、特色蔬菜、优质西甜瓜、海门山羊等优势种养业,壮大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高效农业基地和产业带,全市中高效作物农田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打造一批质量优、叫得响、竞争力强的农副产品品牌。有步骤地实施“强村计划”,提高村级组织的发展能力和服务本领。整合现有集体资产,通过出租、发包,以及经营服务行业等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力争全市村级债务平均下降5%以上。深入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家园”活动,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加大农村新五件实事推进力度。全市投入2亿元,加强以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和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五件实事建设。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桥60座。对4.2万名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参保标准60元,参保率在92%以上;按每人每年6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完成农村改厕1.2万座;推进7个示范创建村和10个特色创建村建设,力争3个示范创建村和5个特色创建村达到建设标准。实施未达标乡镇的文化站建设;继续实施“三送”工程;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全面完成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加大农民聚居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使镇村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合、住宅向社区集中。重点推进有基础、有文化特色、有历史传统的村庄建设,努力达到“保留特色、基础完善、环境优美、示范引导”的要求。常乐中南、正余邢柏、三阳普新等3个南通小康示范村都要建成1-2个50户以上的聚居区。加强小城镇建设,努力形成一批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大露天垃圾的整治力度。按照“水系通、水体活、水质好”的要求,扎实开展农村河道整治,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全面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努力控减因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实施水利重点推进村建设,完成土方1000万方以上,年内累计70%以上的村水利建设达标。
(四)关注关爱百姓,建设幸福安康的新海门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1.全力致富城乡居民。突出富民优先,将增收指标定到村,富民项目排到户,力争乡乡不落后、村村不掉队。把引导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让百姓大胆创业。切实加强宣传造势、创业培训、典型引路、政策扶持和平台搭建,激发群众崇尚创业、勇创新业的热情,克服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不断释放全民创业能量。把相对充分就业作为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目标,让百姓广泛就业。广开就业门路,完善就业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加快建立产业带动就业、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就业相结合的新机制,尽可能让买足球的软件的居民有一份不失尊严的工作。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000人,帮助2000名城镇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安置“4050”人员及特困下岗失业职工600名以上。做大做强建筑业,使其能吸纳买足球的软件的劳动力,施工人数在12万人以上,工资性收入达30亿元。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让农业致富农民。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发展到45家,“四有”专业合作组织80家,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3.3万人。加大对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扶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
2.全力强化社会保障。构筑更加广泛安全的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互为补充、互动并进,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强化社会保险征缴,弘扬“自觉参加社保、履行法律责任”的良好风尚,逐步将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社保体系,让社会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每个用人单位,全年实现社会保险扩面1万人。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继续推进困难破产企业职工医保工作。阳光运作社会保障资金,完善“五险合一”基金征缴模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五保供养、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按照“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探索建立新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减少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使构建和谐海门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继续开展社会援助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温情的帮扶和救助,确保每个城乡居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不会因贫失学,每个有诉讼困难的群众都得到有效的法律援助。
3.全力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海门”,增强居住的舒适感。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努力实现由环境换取发展向环境优化发展的转变。加强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积极稳妥地推进化工企业进园入区,努力形成产业集聚、污染下降的“新环保现象”。加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力度,广泛开展基层生态创建,建成一批南通市级以上的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年实施植树造林3万亩。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青龙港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中心等工程,提高城区治污、防污能力,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建设“平安海门”,增强秩序的安全感。在更高起点上提高平安创建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使海门持续成为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强化安全监管,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金融稳定工作,努力建设良好金融生态市。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增强全社会应对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做好群众信访和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利益矛盾,争创“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建设“和睦海门”,增强人际的融洽感。把亲商服务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善待员工、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进一步改革和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厂务公开制度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全面落实“三个相应增长”的分配政策,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4.全力推进协调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和实践“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新时期海门精神,倡导自信包容、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积极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形成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良好风尚。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促使“诚信海门”成为公认的品牌。继续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再上新台阶,实现城市现代文明和乡村朴实文化的有机结合。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建设。注重教育的普惠性。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教育质量三年上台阶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以更快的教育发展促进更好的教育公平。按照“做优小学、做强初中、做大高中”的思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异。完成部分乡镇初中合并,实施海南中学对海门镇东方红初中的合并,改造和扩建东洲中学、实验小学和通源小学。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全部通过省合格学校验收。搞好名校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进滨江新区西北大学国际学院、南通职大海门校区建设。注重卫生的公益性。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良好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建设传染病医院。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辐射能力。推进《张謇》电视剧的拍摄工作,继续组织“海门之夏”广场文艺演出,积极筹备“中国海门山歌节”。加强其他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全民健身网络,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水平。积极发展广电事业,加快推进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双入户”工程,建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市。加快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世代服务”新体系,争创省“世代服务”示范点。认真抓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提升统计工作水平。鼓励和发展“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社会福利机构,提高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六进基层”活动,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实施人武部弹药库改造和预备役营炮库建设。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审计、会计、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防震减灾、征兵、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气象、烟草专卖、邮政、盐务等各项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凝聚力,努力把海门建成公务员服务最优、人民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实施《法治海门实施纲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制订贯彻落实《监督法》的实施办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相统一,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和质量。完善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坚持广纳民意,努力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不断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深入开展“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和“法治南通合格乡镇”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时刻牢记“政从正出”,坚持以正义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强化行政机关执法责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
提升执行能力,建设效能政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切实提高驾驭发展全局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事业前进中的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运用鲜活的先进典型推动全局工作,尽可能多地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尽可能多地办好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实事。完善执行过程,在制度订立上要体现规范,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实施上要体现严格,做到动真碰硬;在具体操作上要体现效率,做到简洁明了。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革命”,聚精会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务求实效。
不断改进作风,建设服务政府。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做亲民、爱民、为民的表率,做创业、创新、创优的表率,做眼界宽、思路宽、心胸宽“三宽型”干部的表率。丰富人性化服务内涵,完善科学化服务手段,通过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等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不断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提高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按照“三转变、三服务”的要求,积极围绕发展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帮助企业自觉顺应宏观调控,用足用好国家的鼓励政策。继续办好“市长热线”电话和“市长电子信箱”,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始终取信于民,建设清廉政府。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进一步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真正让行政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敢于站在困难第一线,坚定信心,执着追求,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加快海门发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贯彻实施《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公开行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务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对牵涉面广、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继续实行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继续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各位代表,海门正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的新海门,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创新涌动、更具活力的新海门,需要我们建设一个魅力彰显、人文精彩的新海门。让我们在中共海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新时期海门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向着海门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