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买足球的软件“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区妇联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东洲大地涌现了一大批热爱农业、喜欢农村的巾帼新农人,她们深耕农村、顽强拼搏、带动乡亲共同富裕;她们拼搏奋进,甘于奉献,用独特的农业情怀和勇攀高峰的意志树立了新时代巾帼追梦人的新典范。
孙月娥
海门区临江镇元菊村人,2013年回乡创办红红家庭农场。从土地流转到农资购买,从田间准备到农事管理,孙月娥事无巨细。海门区红红家庭农场也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示范家庭农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2024年在南通市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中获得“巾帼家庭农场”项目。
起初,孙月娥跟着丈夫黄华开着大卡车走南闯北,在路上看到各地农场规模化生产,农村出生的他们很羡慕,于是在2013年夫妻俩确定放弃奔波,回到家乡元菊村土里淘金。希望红红火火,红红家庭农场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创业初期,孙月娥承包了一百亩土地。但多种粮,种好粮,光靠能吃苦可不行。没有农业技术,孙月娥下苦功夫学;缺少农机设备,孙月娥便掏空家底买。渐渐地,农场从100亩壮大到3000多亩,种植1000亩大豆、2000亩水稻。现有智能拖拉机、无人机、收割机及自走式植保机、插秧机、育秧机等全套农机具40多台套,建了540平方米的机库,1200平方米的晒场,安装了8台烘干机的480平方米的烘干房。
良种为先,奠定丰收基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丰收的第一粒扣子。孙月娥深知良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性。因此,在水稻上积极引用适合海门区种植的南粳5055及南粳46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在小麦上积极引用扬麦25、镇麦10号专用小麦品种,通过多年的实践,她认识到这些品种非常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且抗病性强、产量较为稳定。这些良种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也为周边的稻麦种植户提供了参考,树立了榜样,带动了整个区域品种的更新换代。
良法为魂,科技赋能农业
在种植过程中,她始终坚持科学种植,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融入日常管理中。从水稻播量控制、秧田旱管及时机插、增穴减苗、合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到水分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细化、科学化。近年来她积极学习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既减少了化肥用量,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还引入了智能农机装备,如无人机喷洒农药、肥料及应用樱田牌多功能播种机播种小麦,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良田为基,打造高产稳产农田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孙月娥深知保护耕地、提升地力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和改良,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她还投入大量资金,连续多年对所承包的高标准农田进行局部整平,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如今,孙月娥的农田已成为周边地区的高产稳产农田的典型,吸引了众多农户前来参观学习。
良机为翼,助力农业现代化
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孙月娥深刻认识到良机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性。因此,孙月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进和更新农机装备,实现了从耕、种、管到收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些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同时,孙月娥还注重农机操作的培训和管理,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班,确保自己能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孙月娥的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也吸纳了不少周边村民来农场工作,她积极为村民代购农资以及传授相关农业种植技术,向他们讲解水稻种植技术和相关机器设备,吸纳附近群众就业30余人。
作为一名巾帼新农人,孙月娥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更明白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与探索,才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满满的果实,为乡村振兴贡献买足球的软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