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 郭晓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海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百万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追赶超越为目标,系统推进“三件大事”“四大专项行动”,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向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主要指标的持续领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亿元,税收占比达80%,同比提升9.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9万元、2.46万元,分别增长8.5%、9.4%;工业应税销售连续2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四个全面”月度评估和高质量季度考核持续位居南通前列。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0位,较上年晋升1位,列江苏省第8位,苏中苏北第1位。推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大事难事。崇海通道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启动规划研究;海太通道列入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临永越江隧道形成初步规划方案。宁启铁路建成通车,海门跨入“铁路时代”。8.7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省级江海博物馆开馆运行,原市政府地块综合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金融生态获省政府通报表彰,省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率达92.5%,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空气质量位列全省第三。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招商局豪华邮轮项目成功落户,标注海门制造新高度。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全面开展,重大项目数量质量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率先在南通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56.2%、36.1%。新增“双创”人才数量位居江苏县市第一,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评价南通领先,获评全省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受国务院表彰奖励。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统筹兼顾,务实苦干,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经济质效实现新提升。把培育实体经济作为稳增长的着力点,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发挥“5+8”招商体系作用,提升招商引资组织化程度,举办经贸投资洽谈会和京沪、深港等地25场主题招商活动,新签约超10亿元项目22个,实现外资到账3.25亿美元。开展项目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季度竞赛等活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其中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18个,位居南通第一。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48个,转化达产项目30个。项目年度考核较上年前移1位。实体经济提质增量。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完成工业应税销售1053亿元,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3家、规上工业企业87家、挂牌上市企业4家。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11位。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507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纳税亿元楼宇实现零的突破。海门科创园获批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叠石桥家纺小镇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张謇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金盛生态园被评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实施建筑企业业务回归计划,积极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新增鲁班奖2项、国优工程奖5项,中南、三建、龙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现代建筑产业园获评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要素供给持续优化。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性修改。开展土地“双整治”行动,完成耕地占补平衡2772亩、增减挂钩复垦1.26万亩,消化处置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8436亩,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2020亩。筹建总规模5.0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新引进4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制造业贷款较上年增长10.45%。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制定精准化扶持政策,推进企业降本增效。
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改革动能有效激发。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市239个行政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经验全省推广。获评省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市。推动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落实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管理,释放发展新活力。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开放动能加速集聚。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积极拓宽外贸渠道,放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效应,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2亿元。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为南通唯一一家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新增服务外包企业9家,服务外包执行额达1.61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1.3亿美元,实现营业额8.3亿美元。通海港区开港运行,集装箱吞吐量达25万标箱。招商局重工、燕达重工码头实现对外开放。创新动能全面增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6家,新增南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8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6%。京海禽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招商局重工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通光线缆获评省创新型领军企业。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5件。出台“人才强企10条”,开展东洲英才创业周活动,实施“千名校友资智强海”工程,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入选省“双创”人才1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25人,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数位居南通前列,人才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十强。
三大攻坚取得新成效。健全机制,创新举措,突破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推进三大攻坚战,在补好“短板”的同时加固“底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制度和政策体系,严格预算管理、项目资金源头管理。城发、交通、保障房三大国有公司实体化运作,园区平台转型稳步推进,政府债务规模、债务率实现“双下降”。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宣传和打击力度,金融生态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致力提高精准扶贫质量。扎实开展“走帮服”活动,深入推进阳光扶贫,1349户、2332人实现脱贫,315户农村危房完成改造,扶贫工作全省领先。在南通率先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新模式,用足用好社会救助系列政策,重点关注因病因残致贫人群,全年投入医疗救助资金3179万元。加强与陕西勉县扶贫协作,协调落实产业项目14个,带动当地3000余名群众脱贫增收。聚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坚。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10项任务和中央、省环保督察193件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两行业”专项整治,关停化工印染企业43家,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133家。加大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力度,常态化严控秸秆焚烧、建筑扬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落实河长制和断面长制,出台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完成污水管网“四个必接”工程,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Ⅲ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抓好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关闭违规养殖场222家,规模养殖场达标治理率达90.79%。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创成省水美乡镇1个、水美村庄3个、美丽乡村2个。完成农村改厕1.58万座。污染防治年度考核位列南通县市首位。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突出统筹融合,积极推动“四化”同步,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面貌持续改善。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北部新城“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全面拉开,江海路快速化改造完成施工图设计,叠港公路全线贯通,岷江路中段、长江路北延工程建成通车,南北贯通、东西畅联的城市路网初步形成。“智慧交通”二期工程顺利实施,城区电子公交站牌投入使用,新增城乡公交站点150个。东海绿廊、青溪园、东方绿园等公园绿地相继完工,圩角河、海门河、青西河两侧绿化景观串点成链,新增城区绿化56.12万平方米。完成光明路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建成动迁安置房6330套,海北佳苑、浦江东区等安置小区交付使用。新开工商品房面积234.8万平方米,成品住房占比达52.3%,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完成5433户、81万平方米征收搬迁任务。高标准抓好城市管理。全面启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东洲市场、荣盛市场改造完成。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启动实施,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17个,建成电动车集中充电点247个。深入实施“三拆”专项行动,拆违面积14万平方米。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城南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城区路面机械化清扫率达80%。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完成农路提档升级90公里,改造农桥6座,实施生命防护工程750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启动新型合作农场建设,新增高效设施农业7800亩、高标准农田5.5万亩、规模经营主体73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8.3%。大白皮蚕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个全覆盖”考评南通第一。正余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
民生事业获得新进步。认真办好50件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社会保障更加健全。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新增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推进社保扩面提标,主要险种参保率超过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35元/月、低保标准提高至640元/月,8类救助对象全部纳入资助参保范围。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改造护理型养老床位120张,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家、嵌入式养老服务平台1个,新建居家养老助餐点16个。“残疾人之家”实现区镇全覆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善教育设施配套,教育装备提升、校园安防提升、学校健康饮水等工程全面推进,首开初中等3所学校交付使用,新建、加固校舍4.9万平方米。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新组建5个学前教育集团,普高扩招顺利实施,高考本科上线率高出省平均线36.9个百分点,清华、北大达线16人,职教对口单招录取率位列全省前茅。成功承办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等重点赛事,第17届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校园足球经验全国推广,获评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医联体实质性运行,市域内就诊率达80.3%。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完工,镇村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建成省妇幼健康服务示范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江海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三馆融合”基本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江海之春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书香城市示范市通过省级验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海门新闻综合频道高清化改造。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严格落实综治、法治、信访和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众安全感超过98%,连续14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市)。成立南通首家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获评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信访积案化解率南通领先,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自身建设展现新气象。以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从严治政,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升级“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建设列入国家试点,行政审批海门版“2340”品牌效应不断放大。12345公共服务热线受理各类有效信息14.2万件,满意率达96%。法治政府加快建设。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出台“三重一大”事项和市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坚持重大决策向人大报告、重要工作听取政协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1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全省推广,蝉联省法治建设示范市。作风建设持续加强。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更加自觉地以新思想定向领航。深化省委巡视反馈“回头看”问题整改,全面履行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提振精气神,整治‘庸懒散慢拖’”专项行动,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明显提升。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审计监管,实施工程结算审计716项,核减资金6.3亿元,全面构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领域阳光防范体系。率先在南通建成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制获全国创新成果奖。
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人武、人防、统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供销、档案、地方志、老龄、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税务、供电、海关、气象、邮政、通讯、烟草、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和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协商、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群众团体、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海门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对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南通前列的新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向好基础仍需夯实;龙头型大项目不多,大企业支撑力不够,经济发展总量能级和质量效益还有待加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相对滞后,水环境整治任重道远;城市功能品质仍存在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愿望仍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少数干部担当意识、进取意识尚需进一步增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用创新的办法、攻坚的举措、持久的韧劲,努力加以解决。
2019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困难不容忽视,但信心不可动摇。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通州湾成为江苏新出海口、南通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北沿江高铁正式立项、南通新机场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让海门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发展前景无比广阔。我们必须坚决破除机遇疲劳、路径依赖,把握大势、厚植优势,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崭新航道上破浪前行、勇立潮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个坚持”要求,按照省委、南通市委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三件大事”“四大专项行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在高质量建设“实力海门、活力海门、富裕海门、生态海门、宜居海门、魅力海门、平安海门”上取得更大突破,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3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5%和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既要看到困难,更要保持定力。一是巩固“稳”的基础。科学应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发展形势,贯彻落实中央“六个稳”要求,正确把握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的取向,扎扎实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把稳的基础打得更牢,持续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格局。二是加快“进”的步伐。坚定解放思想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做大总量的能级意识、创新求变的改革意识,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追赶超越,力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南通前列。三是实现“高”的发展。落实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产业集聚上更加突出重特大项目,在动能培育上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上更加突出绿色生态,在人民生活上更加突出共建共享,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奋力当好省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四是发扬“实”的作风。坚持谋在远处、干在实处,自觉以系统化思维推动发展,以精细化理念狠抓落实,汇聚各方力量,强化执行担当,勇于攻坚克难,推动海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围绕上述目标和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实体支撑,更大力度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扩总量和优存量双管齐下,推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
强化产业支撑,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围绕提升“3+3”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坚持抓龙头、强链条、促集聚,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工业应税销售力争突破1300亿元。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促进单一企业集聚向全产业链集群转变,全力打造豪华邮轮、机器人两大地标产业。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强新药研发生产,加速集聚集群发展,努力做大临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形成特色产业板块。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特种金属、新型能源材料等先进复合材料。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契机,积极布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级。支持光纤光缆、海工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民参军”,发展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引导现代家纺产业向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实现线上线下销售1200亿元。推动现代建筑向建筑装备、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领域拓展,抓好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建筑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建立“产品+服务”盈利新模式。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抓好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重点产业发展。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扩大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供给能力。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5%。发展楼宇经济,打造一批科技金融、外贸服务、总部经济等主题特色楼宇。
强化企业支撑,提升经济运行质态。深入实施“1532”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应税销售超20亿元、30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达5家、1家、1家。继续推进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三年行动计划,规上工业企业突破800家。引导企业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设备投入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0个。深入开展“机器换人”行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等领域运用,新增“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3家、“上云”企业20家、智能车间2家。深化政银企对接互动,组建转贷服务公司,引导金融资源买足球的软件投向实体经济,新增有效信贷投放100亿元。积极对接科创板市场,支持企业加快股改上市步伐,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家以上。鼓励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力争新增省质量奖1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项。
强化项目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开展“重特大项目落地落实年”活动,坚持外引内生并重,全力主攻重特大项目、高端产业项目。优化招商工作机制,强化领导挂帅招商,加强市场化、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招商组织策划能力和精准化水平。梳理锁定与我市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世界名企、大型央企和实力民企,综合运用驻点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等模式,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优质项目。全年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20次以上,新引进超10亿元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3个以上,力争超100亿元项目再有新突破;新引进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5个,外资实际到账3亿美元。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做好要素供给提前保障,重点推进豪华邮轮、航天新材料、多利不锈钢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阿里数据中心、沪海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项目竣工率达65%以上。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完成土地“双整治”8000亩以上,提升项目用地保障水平。
二、注重创新驱动,更优举措培植发展动能
坚持“三个第一”,突出自主可控,促进科技、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县市。
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开展企业创新能力体检,在重点骨干企业推行首席科技官制度。实施企业创新积分管理,组织“创新型领军企业三十强”评比,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6.5%。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发挥科技镇长团校地合作桥梁作用,开展“百企高校院所行”活动,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80个。
提升创新载体。建立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一站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探索与中家纺合作共建家纺产业研究院,加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三角药物研究院落地。推进企业研究院、校企研发平台建设,力争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70%,新增南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8家,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积极搭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创业平台,謇公湖科创中心建成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园区省级创新载体、镇众创空间全覆盖,玲珑湾创客中心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验收。
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新政10条”“人才强企10条”,针对重点产业、重特大项目出台专项人才扶持政策,激发人才引领创新的内生动力。组织开展创新挑战赛、东洲英才创业周、“海智杯”创业大赛等活动,新引进省“双创”类高层次人才12名以上。深入推进“东洲雁归”和“千名校友资智强海”工程,吸引2500名海门籍在外人才回海就业创业。注重技能型人才引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名,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达1070人。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开建高端人才安居住房300套以上。
三、注重活力激发,更深层次加快改革开放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释放发展新活力。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强化惠企政策集成,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和精准度。全面落实降费减税政策,降低企业负担。组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全程帮办和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探索信用承诺、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不搞“一刀切”。开展“百强企业”“张謇式优秀企业家”评选,全面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让“张謇基因”成为海门企业家的共性传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拓展行政审批“2340”改革成果,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推广数字化审图,提升审批服务标准化、便民化水平。优化市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健全镇村“全科窗口”服务机制,实现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扇门”集成融合。完善市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园区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提高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运作效率。坚持“清、规、控、降、防”并举,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优化金融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机制,推广履约保证保险,争创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创新示范县。向社会资本开放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积极引进国际化、品牌化教育资源,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专科医院、专业养老机构。
深度拓展开放空间。实施高水平区域合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和项目争取,全力打造上海北大门“窗口”。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实现与南通滨江主城、通州湾新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三大组团的协同发展。主动对接沿海产业分工合作,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制定外贸稳增长政策,引导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实现外贸优进优出。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向内外贸结合发展,加快搭建国际贸易展示区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培育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5亿美元。举办“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通国际班列。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完成对外投资额1亿美元,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1.65亿美元。加强通海港、海门港、叠石桥“无水港”三港联动,充分发挥开放口岸功能,加快打造枢纽经济,全面构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新格局。打造高水平开发园区。引导开发园区强功能、优生态、创特色,集中力量做强1个主导产业、1个新兴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着力增加园区贡献份额,六大园区重点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达75%以上。坚持“亩产论英雄”,严把重大项目入园质量关,提高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突出产城融合,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升发展承载力。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争先进位,开发区力争跻身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前十强,工业园区力争进入省级开发区前四十强。支持海门港新区和高新区创建省级园区。
四、注重精建细管,更高品位推进城市转型
放大区位优势,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以融合思维谋划综合交通。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瞄准“区域交通重要节点城市”目标,更大力度接轨上海、对接苏南、融入南通主城,推动有利于我市的重大跨境路网布局,加快形成内畅外联的城市交通格局。谋划重大战略工程。紧盯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北沿江高铁经停海门,崇海通道加快规划研究,海太通道纳入国家规划,临永越江隧道纳入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宁启铁路增加班次、开通动车。做好南通绕城高速、疏港铁路、洋吕铁路前期工作,推进东灶新河建设,全力打造“江海河联运、公铁水一体”的集疏运体系。推动快速路网建设。加快实施G228通州界至海门三星段改扩建、G345海门东段改扩建一期工程,江海路快速化改造、北京路西延工程全面开工,岷江路全线贯通。港西路南延一期与海启高速海门段建设同步完工。开展G40汤正线互通、S222海门段改扩建、王川线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乡交通配套。优化、新辟公交线路4条,新增、更新公交车20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24%。实施“车头向下”行动,推进长途班线向农村客运站延伸,临江、海永客运站建成投用。
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建设。按照“三城联动”要求,主动对标先进县市,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城建的每个环节、每项工程,致力建设品质城市。开发精致片区。坚持“南优北拓”片区特色化发展思路,开发建设“形态美、业态新、生态优”的南北新城。开展北部新城天际线、建筑色彩及形态研究,完成森林公园策划设计,引进一批商业配套和总部经济。高起点实施行政中心南侧生态走廊工程,结合沿江风光带、公建场馆规划建设,精心布点研发中心、文化创意等高端业态,着力打造生态南城高品质城市客厅。对老城区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建设精品工程。扎实开展“城建工程提质年”活动。精心组织实施38项市政工程。推进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职工服务中心、原市政府地块体育文化休闲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富民新村等9个老小区综合改造,建成1个省级宜居示范住宅区。全面推进年度42项搬迁任务,新开工商品房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新上市100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000套、基本建成2000套。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强化水系治理,提升防汛排涝能力。营造精美环境。建设謇公湖生态公园,高规格打造“城市绿肺”。实施青年公园、肇州园等8个公园绿地项目,新增主城区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加大市树、市花推广使用,建成一批榉树大道、月季公园,展现“绿树成荫花满城”的城市美景。完成东海绿廊、东方绿园等绿地公园夜景亮化,推进长江路、张謇大道沿线高层建筑亮化工程,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景观亮化特色。
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城管委实体化运行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形成“大城管”工作格局。突出精细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微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整治城市“顽疾”。加大城市建成区及重点区镇拆违控违力度,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严格“门前三包”管理,建成1条省级示范路。集中整治城区楼顶商业广告,全面规范重点路段店面招牌设置。强化流动摊点、露天烧烤、建设工地专项治理。扩大垃圾分类收集范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50%。注重智慧管理。升级改造12345公共服务热线、12319数字城管平台,加强数据关联分析、深度开发和综合运用。加快公安视频监控网络共享应用,健全城市管理网上巡查机制。继续推进“智慧交通”二期工程,建成流量采集、诱导系统,提高道路通行率。实施物业管理提升计划,新建小区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完成安置小区、老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点建设。狠抓常态管理。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组织城市管理常态巡查、群众找差、示范创建等活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长效管理考评体系。
五、注重特色打造,更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三农”工作针对性,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发展现代农业。调优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种植业布局,新增稻麦面积1万亩,新建优质稻米示范基地10个,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步伐,创建以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星期七旅游观光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新经营体系。鼓励村集体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合作农场28个,培育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2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0人。打响海门大米、海门山羊等区域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积极推广“一村一品一店”,农产品网销额达3亿元以上。完善生产体系。全面完成“三个全覆盖”试点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建成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突出“水”元素、“绿”基因和“农”文化,彰显特色风貌,涵养富民因子,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七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争创南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庄2个。高标准实施沿河沿路绿化工程,完成成片造林5000亩。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普通农路20公里,实施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改造农桥12座。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新一轮农村改厕4.1万座。
推进全域旅游。坚持规划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江海资源、特色小镇、田园风光为依托,深化人文之旅、美食之旅、购物之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创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积极开展文旅招商,加快文旅融合,推进开发区足球小镇、叠石桥家纺小镇、张謇故里小镇、余东古镇、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海永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组织开展首届江海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周末海门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推出“海门礼物”特色旅游产品,做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旅游品牌。
六、注重绿色发展,更严要求深化环保攻坚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系统治污,为群众创造更高颜值的生态宜居环境。
扎实开展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让水更清。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抓好长江生态修复,切实把母亲河的一江清水守护好。立足城镇、农村两大战场,推进“五大领域”专项治理,有效提升城乡水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断面长制,深入实施河湖“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城乡骨干河道治理和民生河综合整治,完成城区“三河”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确保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50%,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让天更蓝。深入开展燃煤锅炉、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持续推进“两行业”整治,抓好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综合防控,加大秸秆“两禁一用”力度,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2%。让土更净。系统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场达标治理率达100%。推进土壤污染管控修复计划,强化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全面消除历史危废库存,确保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加快完善防治体系。突出问题导向,从薄弱环节入手,探索多元化运作模式,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东洲水处理五期扩建工程,改造区镇污水处理厂3家,新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个。推进岷江路南延、上海路东延、德胜南部工业园区污水管道工程,完成王浩至包场污水主管网建设,实施污水管网“六个必接”工程,城乡污水收集率分别达95%、90%以上。整合全市水务资源,实现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理。完成存量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和危废处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工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建成生活垃圾飞灰应急填埋场。
全面加强执法监管。强化“三大红线”硬约束,落实环境监管“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提升生态监管水平。实施重点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加大上级反馈、日常查处等突出问题跟踪督查力度,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举,完成化工园区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提高污染源头防控能力。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管理,科学调配使用环境容量。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保总监制度。持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全面推动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消除环境隐患。
七、注重内涵提升,更高质量推动文化繁荣
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并重,突出文化引领,打造鲜明文化标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提升文明素养。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向上向善、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组建市融媒体中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整合资源建好服务平台,更好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建成2个省级志愿服务示范站点。深化诚信海门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海门好人,以先进典型引领价值导向,不断激发市民认同感,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全员支持”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氛围。
彰显文化魅力。挖掘江海文化内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让城市散发江海文化的温度。加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积极稳妥推进三厂钟楼等文化遗存修缮,卞之琳艺术馆开馆运行。弘扬红色文化,建设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组织海门山歌进课堂活动,推动通东民歌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开展感知海门采风创作活动,讲好“海门故事”,力争在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上实现新突破。积极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江海大舞台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级文体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三馆融合”效应,建成区镇文化礼堂、百姓舞台20个,培育群众性文艺表演团队25个。
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沈绣、古琴等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打响“匠心海门”品牌,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创新力。以“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行业双向融合,积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家纺文化产业园、红木文化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城。创建南通市级以上示范园区(基地)1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3%。
八、注重民生福祉,更强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民生答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全社会保障惠民。坚持就业优先,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提高至1100元。落实富民增收五大行动和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南通领先。深入开展“走帮服”活动,完善阳光扶贫、健康扶贫举措,构建政策托底、专项救助、全社会帮扶“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确保省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拓展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家。深化医养融合,改建护理院1家、护理站2家。规范“残疾人之家”运行管理,实现0–14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深化与勉县对口协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红十字等事业。
优化公共服务利民。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增加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推进海门中学综合楼、东洲仁恒学校、实验学校体育馆等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海兴小学、北城小学等项目,新建、改造校舍7.4万平方米。继续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直饮水进校园实现全覆盖。放大集团化办学成果,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海门中学创建高品质高中、实验学校创建四星级高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健康海门”建设,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民医院新院建成投用,精神卫生中心、包场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推动医联体优质高效运行,辐射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发展,市域内就诊率达85%。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全民健康成为幸福资本。
加强社会治理安民。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标准抓好“雪亮工程”和智慧警务建设,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融合推进“政社互动”“四社联动”,96.2%的城市社区、96.5%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健全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动态排查、及时化解机制,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实现区镇消防站建设全覆盖,努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市。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治系列创建,提升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做好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兵役征集、退役军人事务、双拥、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以赴把海门老百姓的小目标、大梦想一点点变为现实。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时代的呼唤、发展的重任、人民的厚望,我们将更加勤勉敬业,务实担当,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提供坚强保障。
把忠诚可靠刻在心中。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干事创业的灵魂,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扎实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坚持“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带头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党委有要求,政府有行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始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用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绩效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抵渗防邪铜墙铁壁。
把尽责担当落到实处。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各项任务,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注重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全面增强履职担当“八个本领”。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树立结果导向、实干导向,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完善政务督查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构建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切实克服本位主义,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项机制”,让能干实干者有平台、受重用,让敢闯敢试者有底气、受包容,让碌碌无为者有压力、受惩戒。
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思维,健全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常态化机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领域合法性审查,强化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推动政府系统依法依规行使权力,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监督,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切实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三资”监管和投资管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15%。强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加强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站在新时代的发展“风口”,光荣和梦想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百万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字当头,逐梦奔跑,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的崭新篇章!